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①;可与立,未可与权②。” 【注释】 ①立:立于道而不变,即坚守道。 ②权:本义为秤锤,引申为权衡轻重,随机应变。 【翻译】 孔子说:“可以和他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可以和他事...
其中,“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一语录,或可谓孔子教育理念的真髓,不仅论及师生间的学问传授,亦涉及人格修养与伦理德行的层次提升。 “可与共学”,表明有人虽能与孔子一起求学,却尚未能领会道理而加以实践。在此,孔子对学徒的要求,并不只停留于知识的共享,...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朱子•论语集注】 “可与”者,言其可与共为此事也。程子(程颐)曰:“可与共学,知所以求之也。可与适道,知所往也。可与…
【解析】 出自《论语·子罕》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 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 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电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
子罕-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他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变通灵活处事。” 我们有同学,有同道中人,有同志,几乎没有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论语-子罕》 悟透之人屈指可数,也鲜有有一直能悟的人,多为认道与论道之众...
孔子所说的“可与立,未可与权”是指一个人可以被认为是有道德、有品德的,但不一定具备权力。“立”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道德,即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魅力;而“权”则是指拥有职位和权力。立与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力,就需要先建立自己的品德和道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
子罕㉙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12:46 子罕㉘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42 子罕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37 子罕⑳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㉑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 13:10 子罕⑲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16:26 子罕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 孔子说:“可与之同学,却不能与之同道;可与之同道,却不能与之同礼;可与之同礼,却不能与之行权。” 【注释】 “适”,归向。“适道”即向道、志于道之意。
意思是,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并不一定可以与他一起去做某件事情;可以一起做某事的,未必可以和他共同强立不变;可以共同强立不变,未必可以和他权衡轻重。”在生活中,有一起读书的人,称为同学;一起工作的人,称为同事。根据人的不同,所能够交往范围和形式应该有所区别。根据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