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古城绍兴大通学堂旁边,有一座典雅的古建筑,这就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第一个具有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古越藏书楼。古越藏书楼诞生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楼主徐树兰,字仲凡,号检庵,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做过兵部郎中和知府等官。因母病致仕还乡后,他就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是一...
古越藏书楼,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个人,把自己珍藏的图书无偿贡献出来不设置门槛的用于公共借阅,应该给他树碑立传,我大绍兴山阴人士-徐树兰,蔡元培年轻时就曾在这里校书。隔壁西小路,小桥流水,有近现代书画收藏的朵云轩美术馆、王阳明故里、明代的成建制建筑吕府,没有商业气息,临河的河...
据《古越藏书楼章程》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徐树兰“捐银八千六百余两,于郡城西偏,购地壹亩陆分”,“建屋凡四层,前三层皆系高楼,分藏书籍,以中层之厅事为阅书所,桌椅器物皆备”,清楚记载了1900年,徐树兰自捐银两在绍兴城西古贡院处购地一亩六分建藏书楼,合1067平方米,分为四进二楼,前三进用于藏书...
据《古越藏书楼章程》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徐树兰“捐银八千六百余两,于郡城西偏,购地壹亩陆分”,“建屋凡四层,前三层皆系高楼,分藏书籍,以中层之厅事为阅书所,桌椅器物皆备”,清楚记载了1900年,徐树兰自捐银两在绍兴城西古贡院处购地一亩六分...
在浙江绍兴古城有一座古朴的江南小楼,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之一,古越藏书楼。一起到浙江绍兴,探访这座开放私藏、惠及乡里的藏书楼。在绍兴越城区西小路历史街区内,有一面设有古色古香门窗的白色瓦楼坐北朝南,窗槛雕斗,颇为雅致。穿过石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却并非庄严楼阁或古典园林的景象...
徐树兰捐资创办古越藏书楼,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从封闭的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过渡的一次重大文化创新,其整个过程通过革新藏书理论、藏书制度和藏书分编技术三步实现。 清光绪二十六至二十八年(1900—1902年)乡绅徐树兰独家捐资“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余两”,在自己...
在浙江绍兴古城有一座古朴的江南小楼,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之一,古越藏书楼。一起到浙江绍兴,探访这座开放私藏、惠及乡里的藏书楼。 在绍兴越城区西小路历史街区内,有一面设有古色古香门窗的白色瓦楼坐北朝南,窗槛雕斗,颇为雅致。穿过石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却并非庄严楼阁或古典园林的景象,事...
古越藏书楼,位于浙江绍兴越城区,由清末绍兴乡绅徐树兰在1902年创办,是我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如今,历经百年岁月的藏书楼遗迹依然吸引着不少市民游客,门楼二楼仍承担着阅览室的职能。藏书楼的旧藏古籍则搬迁到绍兴图书馆历史文献馆。斯楼不朽,书藏百年,这是文脉的...
位于越城区胜利西路503号,近环山河与锦鳞桥,由清末著名藏书家徐树兰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办,在越城贡院内购地一亩六分,捐献藏书七万余卷,两年后正式对公众开放,开风气之先,是近代第一家具有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藏书楼原有四进,现仅存临街门楼,砖木结构建筑,二层三开间,南面单檐,北面重檐,硬山顶,山面砌...
“吾越多才由续学,斯楼不朽在藏书”,在绍兴一座古朴的小楼里,悬挂着这副由蔡元培先生题写的楹联。这座晚清建筑虽看似不起眼,但它是第一个开放共享的私人书楼,标志着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它就是——古越藏书楼。“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这是实业家张謇对藏书楼主人徐树兰先生的评价。他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