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审定、 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使新出版本便于现代人阅读。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存亡继绝"的工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历史,让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仍能把握住民族发展的脉络,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参与世界文化交流。
因为古籍整理出版与传统文献学的密切关联性和与现代出版业的共生关系,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丰硕,但关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系统研究成果明显不足,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古典文献学的概论性著作,代表成果如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以陈垣“校...
其实,孔子的工作是有文本基础的,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的古籍整理,并不是空无依傍的创作。“六经”除了《乐经》已经失传,其余“五经”皆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西汉成帝、哀帝时,刘向(前77—前6年)、刘歆父子对国家典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汇集、整理、校订工作。孔子以个人之力整理...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既有体现国家意志的官方行为,如西汉刘向父子校勘、整理国家图书,唐代孔颖达等撰写“五经正义”,清代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等;也有反映个人兴趣的私人校理、注释与阐发,如孔子整理“六经”并用于教育子弟,宋代岳珂校勘、刻梓“九经三传”...
古籍整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何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让政策发挥积极的作用,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思考。兹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谈几点感想。一、落实“双创”精神,做好“两个结合”,古籍整理是基础 作为四大古老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够有序传承,未像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那样发生中断,...
古籍整理 篇1 一、古籍整理的意义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 古籍资源丰富。遗憾的是, 由于这些古籍文献分布很广, 既有官方的收藏又有民间的收藏, 既有国内的收藏又有国外的收藏, 这就给研究人员的查阅带来了诸多不便。再则, 作为古籍文献载体的纸张容易被虫蛀蚀, 容易变质变脆, 如果不及时对古籍进行修复、整理, 久而...
陈力:我在图书馆工作了30多年,在图书馆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就是古籍阅览室,先后从事过古籍阅览服务、古籍整理与编目,也参与过《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和全国古籍保护工作。我认为,同样是古籍工作,图书馆古籍工作者与专门从事古籍研究的学者应当有不同的职责和研究重点。在我国存世的几千万册古籍中,绝大部分都收藏...
严佐之先生澎湃新闻: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这个文件距离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发表已经四十多年了。能否请您谈谈对这次的《意见》的看法?严佐之:作为一个从业五十年之久的老古籍工作者,我觉得...
古籍整理和研究工作,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一个小的专业,或者说并不那么时髦。可是,有一个情况却十分特殊,是其他专业所没有的一个待遇,那就是,就这个“小的专业”问题,中央曾经发过三个文件:1981年9月,下发《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2017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