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家岗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李意愿透露,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重大项目、常德澧县李家岗遗址发现了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一发现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把之前的发现向前推进了近2000年,是澧阳平原古稻田探索...
位于湖南常德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为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起源及早期稻作栽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考古实证。来源:人民网
勘探发现,这块史前古稻田堆积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发掘区周围古稻田总面积达90万平方米左右。为探索长江下游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和农耕方式的演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202...
李家岗遗址发现长江中游最早古稻田 常德澧县李家岗遗址发现了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是澧阳平原古稻田探索的新突破,为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起源及早期稻作栽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考古实证。对土样的扇形植硅体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多数土样的每1克土中的扇形植硅体含量...
完善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价值。在皇朝墩遗址古稻田考古过程中多学科合作,通过田野勘探、植硅体分析、考古试掘、测年确认、土壤微形态研究等系列工作,最终发现古水稻田,为古水稻田考古研究提供了经典案例。稻田范围解剖 这块水稻田为何重要,如何发现,记者将带来深度解读。“转载请注明出处”
史前古稻田,浙江省余姚市境内的稻田。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浙江省余姚市施岙遗址发现大规模史前古稻田,起源年代有可能早至距今6000年以上,该发现为全面深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施岙遗址古稻田的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
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宁波地区的山前平原地带普遍存在古稻田层,田螺山遗址的发掘曾对古稻田进行了小范围的解剖,真正把古稻田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大规模发掘是始于2020年的施岙遗址,此次上钱遗址古稻田的发掘,进一步刷新了学术界对史前稻田和稻作农业发展的认识。上钱古稻田发现了田埂和灌溉系统,还反映了稻田修整的土坑...
更让人震惊的是,人家在八千年前就玩起了成熟的稻作生产模式,田块、高埂、灌溉沟,规划得井井有条,这可不是随便挖个坑就能种田的水平。专家是怎么知道这是古稻田的呢?证据确凿!他们在土里发现了大量的扇形植硅体,这玩意儿可是古水稻的“身份证”,有了它,就能证明这里曾经种过水稻。田里的结构也很清晰,...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稻田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首美妙的田园牧歌。"我"是草鞋山的稻田守望者,见证春夏秋冬,带你回望六千年前古稻田,感受稻作文化的民俗风情。其实早在马家浜文化时期,人们便开始种植水稻了,为江南地区的农耕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稻作技术也日益精湛。那么,你知道,原始先民是如何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