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嘉禾县石桥神渡村曾氏宗祠等地的宗祠都保存较好并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古祠堂,它承载着迁徙繁衍文化、宗族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敦教文化、建筑文化、美学文化等,是古生态文化的“活化石”,...
刘氏兄弟有四人:季铭、季昭、季华和季荣,故而祠堂又叫四季公祠。整个建筑一气呵成,气势雄伟,总建筑面积达千余平方米,是天宝现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有“江南民居建筑的杰作”之美誉。潭山的吴氏宗祠始建于宋末元初,历朝历代多次维修,现保存大致完好。祠堂上下三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大门呈八字形,有六...
一座祠堂代表一个家族的繁衍发展,一座宗祠记录一个家族的沿革变迁。 目前矿泉街拥有七座祠堂,其中瑶台村四座祠堂分别为:近朝陈公祠、瑶溪蔡公祠、崇勋蔡公祠及晓初严公祠;沙涌南村两座祠堂:大夫葵轩陈公祠、乐耕陈公祠;王圣堂村一座祠堂:何氏大宗祠。晓初严公祠位于矿泉街瑶台村。据悉,该宗祠自光绪二...
湘潭市文物专家、湘潭县博物馆副馆长赵剑峰介绍,这座古祠没有具体资料记载,从现场保存下来的祠堂构件和大理石、汉白玉雕刻判断,祠堂至少有150年历史。古祠原建筑面积1140平方米,现存面积870平方米,主体面积6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祠堂收归国有,上个世纪60年代曾作为易俗河镇一学校使用,学校撤出数年后为奉女士家所购...
在古代修建祠堂古建筑有等级之限,汉族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大部分祠堂有高大的墙门、门楼、照壁、正殿、庑房、享堂等房屋建筑,正厅两侧有厢房等建筑。庭院植有树木花草,庄...
作为走过600多年风霜岁月的古建筑,节度陈公祠如今重新焕发光彩,得益于市、镇、社区的保护修缮。 从2019年开始,厚街按照市、镇补助和社区自筹等方式,对古祠堂进行抢救性修缮,秉承“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历史信息,恢复祠堂风貌,节度陈公祠是其中...
如今,一座座布满岁月痕迹的广府古祠默默嵌于现代都市中,是广州人的根和源,记载了先人数不尽的奋斗,又寄托了其对后人的殷切期望。一砖一瓦,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走进古祠堂,就如同走进城市肌理的最深处,由此可以理解广州人的家国情怀,触摸那历经沧桑却依然熠熠生辉的精神和力量。寻根溯源九百年 广州...
这座古镇虽然不大,却闪耀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其最为突出的景观,就是聚集在镇内的118处古祠堂。这些祠堂历史悠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代,最近的建于民国时期。单就时间跨度来看,已经有了千年的厚度。更为难得的是,这些祠堂如同一部详实的族谱,记录了惠山古镇几百年来汇聚的80多个不同姓氏。以华孝子祠为例,它就是...
三苏祠虽被誉为“南州胜迹古祠堂”,千百年间,却多次遭受破坏。2013年4月,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距离震中80公里的三苏祠受灾严重:16处文物建筑受损,地面沉降,山体垮塌。地震“新伤”叠加历史“旧病”,三苏祠建祠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工程由此拉开序幕。历时近3年的维修工程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
五月正是凤凰花开的季节,在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村村,周氏大宗祠内的一株古凤凰木正玉英怒放。花朵灿若云霞、红彤似火,与古祠堂的镬耳、灰塑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独特的岭南风景,吸引不计其数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留念,近期平均每日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龙归街南村村于宋代建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开村的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