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堤组的构造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岩层组成上,下部由中粒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交替堆积,形成明显的粒序层,这种层序呈现出由粗到细的变化。紧接着,岩层转为砂岩-板岩-灰岩的组合,显示出不同的地层特征。在上部,岩层呈现出灰绿色,主要由砾岩、砂岩和泥岩相互层叠,显示出韵律性的沉积特征。在生物化石...
经过对青海同仁县古浪堤组实测剖面的17块样品做孢粉分析,在6个层位样品中见有孢粉化石30属41种,据此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2个孢粉组合:Dictyophyllidites-Di-saccus组合和Verrucosisporites-Di-saccus组合.上述孢粉组合中的孢粉的优势属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Verrucosisporites和Chasmatosporites,Protopic...
古浪堤组 所属学科 地理学 所属领域 地质学 应用领域 地质构造 折叠编船辑本段时代 T2 折叠编辑本段命名 西北区海相三叠、侏罗纪断代地层会议,1976年命名;徐宪等1982年介绍。 折叠编辑本段特征 由中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的粒序层以及由砂岩-板岩-灰岩组成;上部为灰绿色砾岩、砂岩、泥岩,韵律互层。下部产菊石...
摘要: 经过对青海同仁县古浪堤组实测剖面的17块样品做孢粉分析, 在6个层位样品中见有孢粉化石30属41种, 据此在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2个孢粉组合:.综合而言, 该地区古浪堤组时代厘定为中-晚三叠世, 古植物群生长于暖温带-亚热带河控三角洲环境.关键词:...
古浪堤组是地质学术语。时代 T2 命名 西北区海相三叠、侏罗纪断代地层会议,1976年命名;徐宪等1982年介绍。特征 由中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的粒序层以及由砂岩-板岩-灰岩组成;上部为灰绿色砾岩、砂岩、泥岩,韵律互层。下部产菊石:Arctohungarites involutus,Procladiscites sp.,Leiophyllites sp.;上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