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通常是指远古时代或者过去的某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古时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中国,古时一般指五千年前的先秦时期或者秦朝之前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而在欧洲,古时则指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476年之间的史前...
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 时 亦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兼有古代的习惯称法。 依次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
“龙门一半在闽川”说的是古时全国科考及第的 福建、四川就占了一半 自宁德福安人薛令之 文破八闽之荒 成为“开闽第一进士”起 福建人在科举时代 不仅成了“屠榜”级的存在 学霸含金量也极高 在宋代有籍贯的113位状元中 福建籍就占了19位 绍兴八年 状元、榜眼、探花都是福建人 乾道二年至八年 当时的福州府...
古代时间叫,时辰。分别读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流传千年的“百戏图”告诉你,古时的演艺活动有多丰富 清佚名《北京走会图》局部 百戏是中国古代一种伴有乐舞的体育竞技表演形式。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容之一,百戏起源于原始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并伴随社会的进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其名称虽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孝安纪帝》,但属表演范畴...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
1.伶工歌伎传唱 青楼歌馆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时青楼可并不只是简单的满足欲望之地,更是文人雅士们附属风雅的交流场所。如柳永,温庭乾周邦彦都是因歌伎的传唱而使其词流传于世的。另外先秦与汉时的乐府,唐时教坊,宋代勾栏都是传唱诗词的地方。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
在这变迁中,一种特殊的刑罚时刻——午时三刻,成为了施行最为严厉的刑罚——斩首的关键时刻。这一时刻不仅仅是日常时间的简单切片,更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社会文化、法律和宗教信仰中的一个复杂象征。为何古代行刑非选择其他时刻,偏偏是在午时三刻?一、社会结构与刑罚的演变 在公元前200000年至前10000年的原始社会,...
古时一个时辰是8——8.3刻钟,每一刻钟分别叫一刻。早期使用的是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起计点在日出时刻,到下一个日出前计满一百刻。一天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8.3刻钟。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
古时乡贤的推举方式与作用发挥(主题)《荀子·儒效》言,君子“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这既是对封邦建国时代士大夫社会责任的描述,也是对郡县制时代“贤人”社会角色的设计。借由“贤人”的活动,朝廷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等不同场域的政情得以通达、资源得以调配,地方社会由此得到善治,超越地方之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