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教授(克林顿政府时期任助理国防部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T.Allison),在《决策的本质: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的真相》一书中,通过还原和分析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真相,提炼出政府的三种行为决策模式,生动地展示了重压之下的决策过程,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以及国家行为。1、模式Ⅰ:...
以目前来看,古巴导弹危机依旧被视作最为危机的一场硝烟。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 首先是古巴革命奠定了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基础。1959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同年1月13日成立了古巴共和国。宣告这一胜利的是领导人民革命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当时这位领袖人物的年龄只有32岁。▲卡斯特罗...
1961年,美国支持下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Bay of Pigs)失败,再加上美国从1959年开始就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核导弹,这使得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和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决定,为了制止美国及中央情报局(CIA)未来侵略古巴的举动,双方同意在古巴境内部署核导弹。 苏联间谍 Oleg Penkovsk...
这种对美国本土的威慑能力可以让美国民间感受到这种威力和压力。在“2.0”版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俄罗斯舍近求远、舍远求近,无论如何都要把高端武器装备万里迢迢地放在美国本土,实际上显示出一种态度。能力是次要的。在俄罗斯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哪个不能打到美国本土?因此,当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地理...
而且,他对导弹能成功被运送到古巴并在隐蔽的条件下完成部署深表怀疑。虽然米高扬力陈此计划的危险性,但赫鲁晓夫似乎不为所动。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经完全陷入癫狂状态。最终,秘密送入古巴的导弹被美国发现,古巴导弹危机旋即爆发。令人感到十分意外的是,整个事情很快就迎来了决定性的拐点,这一切都源于赫鲁晓夫给肯尼迪...
赫鲁晓夫认为,这样做既可以给美国一个警告和威慑,也可以给卡斯特罗一个安全感和信心,并且不会引发核战争。因为他相信,美国不会为了古巴而冒着与苏联全面开战的风险。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最危险的一次危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核战争的一次危机。他们在对抗和博弈中,也在寻求和平和妥协。他们在面对核武器的威胁...
整整一个团的R-12核导弹和300多名苏联军人。让全世界为止颤抖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此落下帷幕。 1962年8月25日,以“鄂木斯克”号为首的5艘苏联货轮和1艘客轮从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起航,踏上了前往加勒比海的旅途。这艘货看似普通,实际上搭载了整整一个团的R-12核导弹和300多名苏联军人。 别罗博洛多夫上校 正在...
1962年,主席得知古巴导弹危机,核大国在拿原子弹搞“心理讹诈”。中方如果不发声,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机会,也担心苏联向美国妥协;如果发声,就会遭到核讹诈,敌对势力会拿“和平”这个大帽子,来威胁中国。主席的回应是:“我们没有原子弹,但不怕核大战!”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是卡斯特罗带着革命军在1959年年初...
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将撤回在古巴部署的导弹,作为交换,美国承诺不再入侵古巴,并秘密同意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这一协议标志着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双方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核战争的冲突。五、危机的影响与教训 5.1 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关系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缓和。双方认识到核战争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