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读音为shí chen,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一时辰等于两小时。读音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解释 1.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
人定,是十二时辰的最末一个时辰,《孔雀东南飞》中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此时夜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入睡了。亥时三焦经当令,“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此时宜睡眠,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睡梦中,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息,对身体和美容十分有益。一时有一时的生息,生生不息的...
古代的十二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这十二时辰不仅是中国古代对一天时间的划分,更是古人生活节奏与天地自然相协调的生动体现。子时,夜半时分,正是万籁俱寂的时刻。古人此时或已入眠,或正沉浸在梦乡之中,享受着夜的宁静与安详。丑时,鸡鸣之际,天边开...
时辰与小时:古代“时辰”为“大时”(2小时),现代“小时”源自西方钟表传入后的划分;午时三刻:指11:45而非12:00,因刻制调整导致差异。本书以“24小时切片”填补传统宏大叙事的空白,兼具学术深度与阅读趣味。考古细节(如随葬品布局)与文学化场景(如盗墓者惊险经历)交织,为读者提供沉浸式历史体验。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 (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涨知识啦,古人的十二个时辰,你了解多少?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现今零时,为一日之始。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
🌙【子时】夜半,又称子夜或中夜,是十二时辰的初见,对应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称荒鸡,是夜晚与黎明的交替之际,时间在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亦称黎明、早晨或日旦,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时间在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意为太阳初升,时间在05时至07时,象征着新的希望...
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古代时辰对照表,写古言必备! 📜 古代时间称呼大全,写古言的姐妹们看过来! 🌙 子时(23:00-1:00):别名子夜、中夜、夜半,十二时辰之首。 🐔 丑时(1:00-3:00):别名荒鸡、鸡鸣,黑夜与黎明的交替。 🌅 寅时(3:00-5:00):别名早晨黎明、日旦,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 卯时(5:00-7:00):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