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神秀: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11)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2)秦始皇: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13)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解读]高高的山岭可能变成深谷,深深的沟谷也可能变为山陵。这句话比喻世事多变,也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哲学思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解读]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先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条件。这句话强调了准备工作...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
在世界哲学发展史上,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都占据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作为伟大的先哲,其实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存在诸多共同点,这使得对二者的德性思想进行比较成为可能。一、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个人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其德性思想的...
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建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因地制宜发展的理想信念。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回答 8 ~ 9 题。 8 、图中最适宜夏季外出旅游搭建露营地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河流凹岸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是因为:( ) ①...
1.古代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古今的道德楷模践行“信”的美德,他们的品行令人景仰。 各组分别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2.汇总并整理本组搜集的资料。 可将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观点类和事例类,再进一步划分为“交友之信”...
从典籍上可以得知古代先哲大都认为“天圆地方”。 设身处地从古人的角度来思索天与地的问题,仅从在大地上的肉眼观察,综合这些观察的经验,大概我们也会认为地是平的、天是圆的。大地的尽处是大海,大海的尽处是天。地与海接,海与天接。天就像一个半圆笼罩在大地之上。 直到十六世纪西班牙人麦哲伦于1519年——1522...
中国的先哲们喜欢用独到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他们喜欢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指点江山、世态。比如对人从生到死的概括莫过于那句中国人都喜欢引用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九十老童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