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历史的演变,元旦逐渐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节日。在古代,元旦的重要性不亚于春节。魏晋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公历来计算时间,每年的1月1日便成为新年的开始。在官方层面,元旦这一天皇帝会举行盛大的朝会,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也会举行各种庆贺活动。二、元旦的演变 自魏晋时期开始,元旦逐渐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节日。...
元旦即将到来,“元旦”从何而来?它又是怎样走进百姓生活的?元旦古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又称元春、元日、元正、元辰、元朔等。数千年来,元旦的含义几经变迁。古代元旦为农历新年 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传说。古时曾经有四个元旦日,即农历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
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的概念,但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元旦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汉代时叫”正月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叫”元日“、”元正“、”元会“、”元辰“、”元春“,隋唐时叫”元朔“、”岁日“。”元旦“这一称呼,出现在南北朝,不过在宋元之时,才流行开来。不过,不管...
说起“元旦”,大家都知道是公历的一月一日,事实上,古代的“元旦”并不是这一天。我国古代只有农历,在古代农历正月初一才是元旦,又叫元日、正旦等,老百姓则称为“新年”,并用“过年”、“过大年”指欢度春节。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元旦》中写道,“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再往前看,唐代徐坚...
除了宫廷诗之外,古代关于元旦的诗歌还有另一层意思。白居易就曾在元旦这一天,写诗表达自己虽然年过60,但不惧衰老,昂首挺胸,在新一年的第一天,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孟浩然曾写过一首《田家元日》,全诗朴素自然,有平淡之美。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旦这一天,去长安应试时的亲身感受,不仅体现作为一位读书人的高尚...
既然我国古代就有元旦的说法,为什么却没有被遗传下来呢?这主要与我国的历史发展有关。正如上面所说,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而且历史发展也是非常丰富的,从原始时期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其中经历了无数的变化,比如在秦朝以前,不但战争多,而且还非常分散,到秦始皇横扫六国后才慢慢进入统一,...
北宋时期,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时国家的“假日办”要发出通知,给“上班族”放假七天。从元旦这天开始,政府准许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参与关扑游戏。元旦之夜,有钱人家的女子也可以入场观赌,或入店饮宴。古代的女子,可以借着元旦佳节,暂时摆脱一些清规戒律,适当地放松享受一下生活。宫廷里过元旦...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说文解字》认为“旦”是“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旦”是个象形字,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早晨了。单从“元旦”一词来说,它最早出自南朝诗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指“正月初一”。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