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指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而言。 由于口臭的原因和程度不同,历代文献记载又有所谓“腥臭”、“口中胶臭”、“口气秽恶”等不同描述,均属本条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胃热炽盛口臭:口臭口渴饮冷,口唇红赤,口舌生疮糜烂,或牙龈赤烂肿痛,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痰热蕴肺口臭:口气...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使他人难以与其对语。是某些口腔疾病(口糜、口疮、龋齿)、鼻咽喉疾病(如鼻渊、乳蛾)和其他疾病(如肺痈、胃火、食滞)所致的一个症状。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使他人难以与其对语。是某些口腔疾病(口糜、口疮、龋齿)、鼻咽喉疾病(如鼻渊、乳蛾)和其他疾病(如肺痈、胃火、食滞)所致的一个...
足阳明经络于上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龈,故脏腑病变可通过经络而出现口臭。 中医辩证论治 引起口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下面可归纳几个方面来进行治疗。 1、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鼻窦感染属于中医鼻渊的范畴,特别是化脓性感染,导致口腔有很重的腐臭味。按摩迎香穴、素髎穴、鼻通穴有助于缓解这种类型的口臭,中药冲洗、熏洗可以有效缓解伴随的头痛等症状。 肺部疾病,多为腥臭味。当风寒、风热、风温之邪外袭,肺气不宣,清气不降,引起津液运行失常,郁而化热,痰浊内生,不但会引起胸闷、咳嗽、...
中药漱口除口臭 中医认为,脏腑积热是口臭的主要原因,患者在有口臭的同时,常会伴有口渴、口干、牙龈红肿、便秘等症状。 口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如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鼻咽部疾病(如萎缩性鼻炎、副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糖尿病等)所...
中医认为,口臭的发生除与口腔卫生有关外,脏腑积热是口臭多发的重要原因。这些人在有口臭的同时,常会伴有口渴、口干、牙龈红肿、便秘等症状。要缓解口臭,除了口服清热泻火的药外,也可用药物汤剂漱口。 含漱缓解口臭的两个药方 药方一:藿香、佩兰、金银花、甘草各10克。
口臭脐疗方 薄荷脑。研为细末。脐部清洗干净,常规消毒,将薄荷脑纳入神厥穴,外用胶布固定,3~6天换药1次。用于口臭。 1方 【药物】薄荷脑。 【制法】研为细末。 【用法】脐部清洗干净,常规消毒,将薄荷脑纳入神厥穴,外用胶布固定,3~6天换药1次。用于口臭。
中药方法对抗口臭 口臭是一种常见症状,如口腔、鼻咽、呼吸、消化等疾病,均可引起口臭。口臭患者除应积极治疗外,还要戒除烟、酒,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中药在治疗口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口臭是一种常见症状,如口腔、鼻咽、呼吸、消化等疾病,均可引起口臭。口臭患者除应积极治疗外,还要戒除烟、酒,养成良好的...
治口臭偏方 藿香各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每次服用时口含冰硼散少许或丁香1粒,嚼烂咽下,一般连用3~5天即可见效。 香薷、藿香各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每次服用时口含冰硼散少许或丁香1粒,嚼烂咽下,一般连用3~5天即可见效。 治耳鸣 白芍、山萸肉、麦冬各20克,熟地40克,柴胡、栀子、白芥子各9...
中医认为,口臭常见病症有胃肠湿热、肝胆湿热和肝火旺盛等证型。 1.胃肠湿热:口臭由胃肠湿热引发,常源于饮食失调,过度摄入甜食或油腻、烧烤,此类易滋生湿热,进而影响脾胃功能。伴随症状包括大便不成形且黏腻,不易冲净,以及腹胀不适。患者应考虑服用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中药,例如薏苡仁、青蒿、陈皮、黄芩和黄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