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溶骨症 溶骨症又称大块骨溶解症、消失骨病等,以自发性进行性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年多见,且无明显的性别和种族差异,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肩部,肋骨、骨盆和下颌骨,手和腕关节很少累及。该病由Jackson于1838年首次提出,但直到Gorham和Stout于1955年报道之后,人们才了解了它的临...
目的溶骨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以自发性进行性骨吸收为主要特点,病因不明,病理以薄壁血管增生和纤维组织代替消失的骨组织为主要特征.目前国内外报道颌面部溶骨症... 朱新新,江献芳 -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暨全国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题研讨会 被引量: 0发表: 2023年 ...
溶骨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以自发性进行性骨吸收为主要特点,在临床上较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以薄壁血管增生和纤维组织代替消失的骨组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可发生于身体多处骨组织,甚或侵及临近的软组织.目前国内外关于颌面部溶骨症的报道较少,而且
摘要: 溶骨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以自发性进行性骨吸收为主要特点,在临床上较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以薄壁血管增生和纤维组织代替消失的骨组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样,可发生于身体多处骨组织,甚或侵及临近的软组织。目前国内外关于颌面部溶骨症的报道较少,而且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