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疳 [ kǒu gā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kǒu gān ] 中医学病名。指小儿疳积日久,阴液亏耗,虚火内炽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溃疡。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涟漪 干涸 朴素 苏醒 设计 拘束 龋齿 平静 傲慢 慰藉 丰富 ...
口疳 /mouth malnutrition/ 条目作者任献青 最后更新2024-02-26 浏览253次 以口内生疮、黏膜糜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疳证。又称糜疳、龋齿、口疮。 英文名称 mouth malnutrition 又称 糜疳、龋齿、口疮 所属学科 中医药 临床以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五心烦热,进食哭闹,小便短黄,或...
口疳-中医术语 小儿疳积泄泻,未癒或初癒,口腔发生溃疡,称为“口疳”。是由于湿热蒸灼津液所致。
口疳 病名。①指口腔病。①即满口疳蚀。详该条;②又名糜疳。见《外科启玄》卷八。多由阳明湿火薰蒸而发,常见于小儿。症见口内腐溃,或连及咽喉,疼痛不适,饮食有碍,或形瘦,腹胀泄泻,手心热等。治法初宜清泻湿热,用清胃散加减;继则健脾益胃,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可用银花、甘草、薄荷、连翘煎汤漱口。并...
口疳,是指口舌生疮或溃烂,出现局部疼痛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西医称之为口腔溃疡、狐惑病。该病最早记载于《内经》,是由于感受四时不正之气,火烈上炎导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症治第三中对该病有详细描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
口疳吹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对于缓解口疳症状、促进口腔黏膜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口疳吹药的主要成分及功效。 口疳吹药的成分通常包括青黛、黄柏、黄连、冰片、薄荷等。 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在口疳吹药中,青黛能够有效减轻口腔内的炎症反应,对于因热毒引起的口腔黏膜红肿、...
口疳 首页>汉语词典 《口疳》 词语口疳 拼音kǒu gān注音ㄎㄡˇㄍㄢ 解释1.中医学病名。指小儿疳积日久,阴液亏耗更多:https://www.bmcx.com/,虚火内炽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溃疡。 其它“口”字典“疳”字典
分析: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疳证日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脾病及心,心火上炎,熏蒸口舌,故口舌糜烂生疮,发为口疳。心火上炎,则面赤唇红,烦躁哭闹;心热移于小肠,则小便黄赤。 治法:清心泻火。 方药:泻心导赤汤加减。常用药:黄连、灯心草、朱茯苓、甘草梢清热解毒泻心火,木通清心利尿,淡竹叶、连翘清心除...
口生疳疮,皮破涎流,重者每每血出,甚而唇吻腮颊俱烂。此乃胃中有热,又食生冷水果,重添其湿,湿热相兼,因其生疳而至烂,内生细虫以蚀皮蚀肉也。夫胃中湿热,何上发于口?盖口乃脾之窍,而脾乃胃之妻也,况脾胃为表里,脾之窍即胃之窍也。而胃之经络,又左右而绕唇口,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