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主要分带名称:①绿泥石带 ②黑云母带 ③铁铝榴石带④十字石带 ⑤蓝晶石带 ⑥夕线石带⑶分带方法:各个变质带的界限划分可以某些标志矿物的最初出现或消失作为依据,各个变质带的名称也就从这些最初出现的标志矿物或矿物共生组合来命名。、 ⑷研究意义:①阐明了矿物共生组合与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之间的变化关系。
1.变质带(1).变质带的概念及划分标志(2).巴洛式递增变质带(3).基性变质岩的递增变质带 2.变质相(1).变质相的概念及划分标志(2).主要变质相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变质带 •问题的提出 分带现象:在一定变质时期形成的变质岩系中,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往往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就是所谓的分带现象。
由超高压变质岩组成的变质带,简称为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岩是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是研究板块会聚边界物质组成、结构及地球动力学的重要窗口之一。简介 下面是超高压变质岩和变质带的基本描述。超高压变质岩原岩原来位于地球表层,它们是怎样下插到地下一百多公里深处,然后又是如何返回到地球表面?这个问题至今...
巴罗氏递增变质带是如何划分的?有哪些变质带?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以变泥质岩中随变质程度(温度)增高而依次出现的新矿物(指示矿物)为标志划分变质带的,因而称该变质带为指示矿物带(变质带). 巴罗式递增变质带 六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 -矽线石带...
023变质带及变质相 第八章 第一节 变质带及变质相 变质带和等变线 在变质岩石分布区,由于变质作用强度在空间上呈有规律变化而表现出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这些带称为变质带或变质程度带。带与带之间的界线称为等变线。同一变质带中的岩石应该属于一个等物理系列的岩石。递增变质带几个变质...
双变质带(paired metamorphic belts)是指压力类型或变质相系不同走向大致平行的两个变质岩带。简称双带。由日本地质学家都城秋穗1961年首先提出。他认为环太平洋区域和世界许多变质岩地区常由大陆侧的低压带(或低P/T型变质带)和大洋侧的高压带(或高P/T型变质带)组成双变质带,它们的形成时期相同或相近。每个...
变质带的概念源自于1965年,由联邦德国岩石学家H.G.F.温克勒提出。这一概念主张使用不同岩石中由特定变质反应产生的矿物组合来代替划分变质带的标志矿物。基于特定变质反应的基础,等变度被称作等反应度或等变质反应度,又称为等变质反应级。在地质图上,由相同特定变质反应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线或一...
变质相带(metamorphic facies zone)是指不同变质相或同一变质相中有关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现象。变质作用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不同原岩可同时形成各种矿物共生组合,组成一个变质相。各个矿物组合与各自原岩的总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温压条件及原岩成分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
安徽天柱山地处北纬30度线、中国中央造山系大别山造山带东段,它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及其郯庐断裂带上 “ 最美的地壳花岗岩峰林峰丛地貌 ” 而闻名于世。超高压变质岩组成的变质带,是地球板块俯冲 - 碰撞作用的产物,亦是研究板块会聚边界物质组成、结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