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湛山寺佛学院向本源师父请教百法明门中的问题,(为何灭尽定和灭受想定分在不相应行法,定分在心所有法),本源师父让我看您的湛山寺讲课,我用两天时间全看完了,感恩师父!我现在正在看成佛之路。再次感恩师父!阿弥陀佛———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 送TA礼物 1楼2013...
灭尽定或灭受想定则摒除了以上这些状态的种种概念。受思灭尽定,指的是“六识不再涉入各自对境”的一种止灭状态,于呼吸和二元心两者之活动的“间断”中平稳地安住;无受思灭尽,乃是达致你的内在本性。这就是究竟的无分别之境界。 在九次第定当中,四禅的状态是“能生起‘观’的三摩地”,因此,这四禅的...
佛教道人 佛教的禅定的最高境界,就是灭尽定,受想灭或想知灭,一切行灭,一切欲灭,三界因缘断尽。道教的入静胎息状态接近,但慧和见解有错误,无明没有灭尽! 什么是修心的最高境界? 发布于 2023-10-15 11:55・IP 属地山东 赞同 分享收藏 写下你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一个评论...
可能是,昏迷的时候可能只是第六识不起作用,其他识起作用第六识也不知道,以为前五识不起作用了。虽然可能前六识不起作用了,但是第七识还执着六识,只是第六识不起作用,所以不知道,更何况第八阿赖耶识还没有清净呢?这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说不定有修行的人,可以暂时出离烦恼,但终究不是佛...
灭尽定,即灭受想定,心识不起。可是色身依旧处于三界中的欲界。所以身如枯木,而心智泯灭。若要有所作用,则不在定中;若要在定中,则身无作用。此也是一隐(心)一不隐(身)。而菩萨知一切法空,菩萨禅定则般若实相。不住定与不定,一切时中皆是定中,又无定可显,无显而不定。所以应会无方,更谈不上是隐是...
昨天遇到一位兄弟,聊到了「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定」。今天一早起来,有师兄给我发「万行禅师」的开示,里面刚好说道了「气住脉停」,再接着还有一位师兄问我南怀瑾的《禅海蠡测》可以用来指导修禅定不,我随手一翻,刚好看到南怀瑾讲「气住脉停」。好嘛,这么多因缘凑一块,今天就把这个问题...
受想灭尽定 中国古代生活 佛家定学术语。亦称灭受想定、灭尽定、无心定,九次第定的最高境界。佛家认为,此定是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外的出世间定境,只有走成佛之路,小乘得了第三“不还果”,大乘六地菩萨以上的圣者,才能修到此定境界。其时 (本文共 156 字) [阅读本文] >> ...
灭尽定梵语nirodha-sama^patti。又作灭受想定,是一个佛教术语,于其中,心与心所之流暂时中断。虽然其时一切名法活动已停止,但依然拥有保命之温的身体还活着。详细解释 在证入灭尽定时:已证得四色禅及四无色定的有余依涅槃的佛和阿罗汉能够证入灭尽定,于其中,心与心所之流暂时中断。虽然其时一切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