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注重实践与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实践与反思是找到取法方向的关键。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我们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观摩的优秀作品转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渐掌握书法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反思和总结,分析自己在书法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
一、取法,取法问题是国展着重考量的条件之一,正如董其昌所述“学书不临古人,必堕恶道”,而国展对创作者也有此要求,不管你的作品是那种书体形式,但是必须要有明显的取法,楷书最好能够取法于魏晋以上,当然也可以取法于明清,甚至可以取法于书法史上过渡时期的书体,这样的书体还比较吸引评委,有的看起来不行不...
另外,书法中的“法”也代表着某个时代的艺术高度。还是以王羲之为例,为什么咱们都向他取法学习,就是因为他的书风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以作为“法”来供后世临摹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凡是某个时期公认的标准的、规范的、达到一定高度的书风或者作品都可以被称为“法书”。2、“法”代表审美取向。法则和规...
借鉴与融合:“取法”不仅是对经典作品的简单模仿,更重要的是要借鉴其中的优秀元素,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这包括笔法、结构、章法等多个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提升艺术水平:通过“取法”高水平经典,书法学习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经典作品中...
就书法学习而言,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劝告就是“取法乎上”。意思就是说,要想学好书法啊,首先取法要高,这样才能学到书法的精髓。取法于上,这句话有问题吗?当然没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跟着王羲之学,和跟着今天的名家高手学,写出来的味道肯定不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学书法,就要“取法乎上”吗?或者说...
我讲所谓第一个层面,是我们对书画的审美认知能力,对接上次的讲的“起点”也就是今天讲的“取法”。第二个层面是讲我们在师承关系中的“师法”能力,对接上次讲的“转折点”也就是“得法”。第三个层面是我们要有独立思考和思辩能力,对接上次讲的“终点”也就是变法。对于取法、得法、变法,这三个层面是...
白蕉之后,扛起二王书风大旗的当数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的书法取法柳公权《玄秘塔碑》,行书也从唐碑中来,而有识者应知,启先生书法最终应归为二王一脉。尤其是启先生的手札,典型从溥心畬等处而来,极具宋元文人书法之象。 魏体行书 二十世纪的魏体行书的代表书家为康有为、...
如此劲爆,仅28个字就能入展,归根结底是在取法上做足的文章,他就是程志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考级中心高级注册教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兰亭七子”之一。 他绝对是一位书法实力派,曾经多次斩获国展大奖,在第二届赵孟奖全国书法...
书法取法于汉字的生命,即字象;又取法于自然的生命,即物象;创造出书法艺术的新生命,即书象,从而使书法成为真正的有意味的形式,成为生命的形式。书法要取法物象、字象和易象,其中以物象为本,就是以自然造化精神为本;以字象、易象为用,就是以简易抽象的线条为表现手段,但是,在抽象化的发展过程中又始终不...
原话为:“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当然这句话有很多的版本,其中最早的出现在《易经》中。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其下,无所得矣。” 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的艺术及文化学习范畴,意思是说做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