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位“探花郎”,发现汉字“新写法”,中日两国书坛无人不服 米芾在《论书帖》中写道:“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学草如果不以晋人为师,得其风骨,只能称得上是“下品”。很多人都把魏晋笔法视为“正统”,言必称“二王”,如果有谁稍有创新,不跟随前辈脚步,就会被批评诟病。鲜于枢就说:...
2017 年 8 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携手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最终宣称在蒙古国断崖处发现了燕然山摩崖石刻。中国专家见到这些石刻汉字时,瞬间热泪盈眶,只因这幅石刻,中国人苦苦找寻已逾千年。杨教授宣称:倘若此次确实找到了,便能够与历史记载相互契合。杨方教授初看拓片,一眼就认出是典型汉隶,甚至怀疑是否...
这些假设的提出,主要是因为美洲大陆一直没有发现类人猿的化石,因此美洲文明必然是外部迁徙的人种所产生的,后来才出现的“殷商迁移说”一个原因是最早认为玛雅文明崇拜蛇形神的习俗是来自于四千年前的中国商朝,因为和商朝铜器祭皿上的浮雕纹饰十分相似,另一个原因是在前面...
“发现汉字”旨在让3000个汉字不只是作为工具符号、更是作为文化因子,能活泼泼地生长在儿童心田,让未来一代更富中国气。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负起的时代责任。名家推荐发现汉字,成果展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小学语文课程...
近日,一块刻有古汉字的石块在外蒙古露出了尘埃之下的面容,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就像一颗重磅的深水炸弹,瞬间在我们的历史海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块雕满汉代文字的石头,安静地躺在外蒙古中部的杭爱山上。杭爱山,在古代中国被赞颂为燕然山,自西汉时期便是我们祖先的疆土。这座山峦如带,默默记录着那...
1990年,蒙古国的两位牧民经过了这片区域,由于当时天空下起了大雨,为了躲避大雨,便在山区悬崖一处安定下来。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们转身观察四周时,意外地发现了《封燕然山铭》,只见上面刻着满满的汉字,由于看不懂他们也不知道石碑上具体在说什么。后来当地的专家赶到了现场,对《封燕然山铭》进行详细的勘察...
这处石刻经过蒙古国的专家研究,上面刻的全是汉字,这让他们束手无策,只能请求中国帮忙。 其实早在1990年,这块石刻就被蒙古国的两名牧民发现了,但由于保存和研究的进展缓慢,这才拖延到20多年后。 中国专家看到这块石刻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杨方教授看完以后,他立即表示:对上了,都对上了。 为什么专家学者们如此...
经过仔细研究,这些标记被证实是与中国古汉字极为相似的表意文字,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此后,约翰·拉斯坎普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等地也陆续发现了类似的文字遗存,其中有84个汉字与我国的古代汉字一一对应。这些发现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这些古汉字很可能是中国先民在远古时期抵达美洲...
后来到了1990年的时候,有两个普普通通农民上山,他们在无意中发现了一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许多文字,经过查看一番之后才知道这是中国汉字,最后为了保险起见,将这一发现上报给了相关部门,而这件事在当地也引起了重视,蒙古国专家并没有将这一发现告诉我们,当时我们的学者竟然还在苦苦寻找。时间一晃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