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动学中,反共振(anti-resonance)是指一个系统在特定频率下由于外界激励而出现的振动幅度最小的现象...
反共振原理 1、反共振原理是指在特定系统中,当外界输入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系统会发生共振现象。而反共振则是指系统对外界输入的频率表现出抵抗或减弱的现象。 2、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反共振通常出现在振动系统、电路系统和声学系统等方面。它是由于外界的激励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差较大而引起...
反共振运输机是一种应用了反共振技术的运输设备。反共振,作为一种物理学现象,是通过特定方式抵消或减弱振动的影响,从而提高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在运输机中引入反共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提升运输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二、反共振运输机的工作原理 反...
在这个反共振频率下,电路的阻抗明显高于单独考虑各个元件时的预期值。 为简化起见,以下分析中未考虑组件的等效串联电阻(ESR)。然而,一般而言,较高的ESR意味着谐振电路的品质因子较低,因此谐振范围更宽且更平坦,反之亦然。 在此阶段,理解以下三个关键反应元素对反共振频率的决定性影响是最重要的: ...
反共振点(Anti-resonance point)是指电路中存在一个频率,使得在该频率下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最小。这个频率称为反共振频率(Anti-resonance frequency),对应的阻抗为反共振阻抗(Anti-resonance impedance)。 1.2 计算方法 对于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其反共振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a = 1 / (2π√(LC)) 其中...
振幅b1等于零,即质点m1此时不振动,仅质点m2振动,这种现象称为反共振。pa称为反共振频率。 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动力吸振器就是根据反共振发生原理,在原来(主)振动系统上设计一个附加的系统(附加系统)来抑制原系统的振动。 动力吸振现象 一个单自由度振动系统(m1,k1),受...
对于N自由度的自由系统而言,有N-1个反共振峰和共振峰,首先出现的是反共振峰,其次是共振峰,然后是反共振峰与共振峰交替出现,如图2所示为两个不同的结构在自由边界下的驱动点频响函数。 图2 自由系统先出现反共振峰 02—这样先后顺序是怎样形成的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先回顾一下单自由度系统的频响函数...
反共振 /anti-resonance/ 最后更新2022-01-20 浏览178次 对于受到简谐外激励或参数激励的系统,激励频率不论是增大还是减小时都使得系统响应增大的现象。 英文名称 anti-resonance 所属学科 力学
共振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系统受到与其固有频率相同的外界激励时,会产生非常大的振幅,从而导致系统的破坏或失效。动力反共振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变系统的刚度、阻尼或质量等参数,使其固有频率与外界激励频率产生差异,从而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 动力反共振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系统的刚度,即增加或减少系统的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