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籽棕 双籽棕(Arenga caudata (Lour.) H. E. Moore)是棕榈科桄榔属植物。
药材名称双籽棕 拼音Shuānɡ Zǐ Zōnɡ 别名鸡罗、野棕、山棕、矮葵 来源棕榈科双籽棕Didymosperma caudatum (Lour.)Wendl. et Druce,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酸、涩,凉。 功能主治止血清热,通经收敛。主治月经过多,血崩,子宫下垂,肺结核咯血。
双籽棕的功效是通经止血和清热收敛,对于体内湿热引起的出血量增多等有很好作用。双籽棕属于中童科的植物,主要是用根部入药,属于一种味酸涩性凉的药物,临床用途也是非常广泛,可以治疗肺结核咳嗽出血、月经出血、崩漏、子宫脱垂等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效果。用药之前还需要做检查,可以遵医嘱调整用药量。
双籽棕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清热,通经收敛。主治月经过多,血崩,子宫下垂,肺结核咯血。 双籽棕 拼音名:Shuang Zi Zong 别名:鸡罗,野棕,山棕,矮葵。 中药双籽棕为棕榈科植物双籽棕的根入药。 原形态 双籽棕,矮小灌木,高0.5~2米。叶一回羽状全裂,长40~50厘米,有时更长,羽片少数,近菱形或不等边四边形,长...
双籽棕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根部。中医认为,双籽棕性味酸、涩、凉,具有止血清热、通经收敛的功效。它常被用来治疗月经过多、血崩、子宫下垂、肺结核咯血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关于双籽棕的实际应用案例。李女士,45岁,患有肺结核。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她出现了咯血的症状,这让她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双籽棕海南个体002是一种棕榈科、桄榔属植物。形态特征 高产、优质;矮小灌木;高0.5-2米叶一回羽状全裂;长40-50厘米;有时更长;羽片少数;近菱形或不等边四边形;长10-25厘米;宽2.5-8厘米;基部楔形;不具耳垂;羽片中部以上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状小齿;顶端具尾尖或不明显;叶鞘边缘具网状纤维。生...
双籽棕海南个体001是一种棕榈科、桄榔属植物。形态特征 高产、优质;矮小灌木;高0.5-2米叶一回羽状全裂;长40-50厘米;有时更长;羽片少数;近菱形或不等边四边形;长10-25厘米;宽2.5-8厘米;基部楔形;不具耳垂;羽片中部以上边缘具不规则的啮蚀状小齿;顶端具尾尖或不明显;叶鞘边缘具网状纤维。生...
双籽棕是一种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植物,其根部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它主要的功效包括止血和清热,同时具有通经和收敛的作用。针对特定的健康问题,双籽棕能够有效地治疗月经过多、血崩,甚至帮助改善子宫下垂的情况。对于肺结核患者,它也能用于缓解咯血的症状。双籽棕在植物学上被归类于棕榈科的...
双籽棕,以其独特的中文名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被熟知,而在海南植物志中则另有别称——大幅棕。它的拉丁学名是Arenga caudata,它属于植物界中的被子植物门,进一步划分在单子叶植物纲下的棕榈目。双籽棕隶属于棕榈科,确切地说,是桄榔属的一员。在中国植物志的第13卷第113页,我们能找到关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