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主要影响鱼苗,病程急,病鱼在水面狂游或挣扎,鱼体颤抖,头部、眼眶充血或出血,短期内可引起大量死亡。 慢性感染时,肉眼可见病鱼眼球内有数个白点,白点即为虫体,随着病情的发展,水晶体脱落,病鱼瞎眼。 感染双穴吸虫的白鲢、花鲢,眼球中可见白点 感染双穴吸虫...
双穴吸虫病,又名白内障病或复口吸虫病,是由双穴吸虫的囊蚴寄生引发的鱼类疾病。病原体为复殖吸虫,我国危害较大的主要有倪氏双穴吸虫、湖北双穴吸虫与山西双穴吸虫。三种双穴吸虫的囊蚴透明、扁平卵圆形,大小约0.4至0.5毫米,前端具1个口吸盘,两侧各有一侧器,口吸盘下为咽。肠支至体后端,...
茎双穴吸虫病是一种鱼类疾病,由茎双穴吸虫的囊蚴寄生于鱼的皮肤、鳍、眼角膜等处引起。又称黑点病。由茎双穴吸虫的囊蚴寄生于鱼的皮肤、鳍、眼角膜等处引起。1.病原:茎双穴吸虫的囊蚴,虫体的终末宿主是翠鸟,第一中间宿主是锥实螺,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鳙鱼的鱼种。3.症状与...
简述双穴吸虫病的防治方法。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主要切断生活史1)消灭鸥鸟,枪击2)参照国外的方法:用网盖在鱼池,鱼箱上面,阻止鸥鸟吞食鱼3)其他方法同血居吸虫主要时杀灭螺类和在水中的毛蚴和尾蚴A.0.7ppmCuCl2泼洒,杀椎实螺B.草靶诱捕椎实螺C.生石灰清塘,130-150斤/亩,1米深,杀卵、毛蚴、椎实螺...
双穴吸虫病是由湖北双穴吸虫和匙形双穴吸虫的后囊蚴或尾蝴寄生在蚯蚓体内引发的一种疾病。致病虫体主要寄生于鸥鸟的肠道内,椎实螺是它的中间寄主。此病在鱼类和水鸟频繁活动的区域较为普遍。双穴吸虫通过吸吮蚯蚓体内的血液引发炎症,导致蚯蚓死亡。病程表现为蚯蚓头部间断性挣扎,后期全身出现紫色斑点,...
1 预防的措施主要如下几个方面:2 彻底清塘,杀灭水中的萝卜螺等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的水质,提高鱼体的抵抗力,加水的时候要经过过滤的程序,防止萝卜螺等双穴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进入水体 3 发现池子中有第一中间宿主的话,及时的使用草捆诱捕进行消灭。4 根据双穴吸虫不同的种类对宿主鱼选择的特殊性,可以...
双穴吸虫病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阶段。急性感染可能导致大量鱼类死亡。该病的流行期主要集中在5至8月,而8月以后的感染通常会导致白内障症状出现。在养殖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双穴吸虫病的发病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至关重要。养殖者应密切关注水质状况,尤其是尾蚴的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定期进行水质...
双穴吸虫病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双穴吸虫。急性感染时头部充血,湖北尾蚴引起脑部及眼眶周围呈鲜红色,倪氏尾蚴及山西尾蚴引起脑室中央部位充血及鱼体弯曲,慢性:水晶体变白脱落及瞎眼。多危害淡水鱼,5-8月。防治:轮养,驱赶鸥鸟,饲养吃螺的鱼类,减少和消灭螺。
简述双穴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点: 解析 有翼翼形吸虫属双穴科,寄生于犬、猫、狐、狼、貂的小肠中,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北京、江西和内蒙古等省、市及自治区均有报道。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为扁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青蛙、蟾蜍及其蝌蚪。尾蚴于水中侵入蝌蚪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