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代《八闽通志·卷之七十四宫室》载:延平双溪楼“宋时建,元至正中废其址为城垣。”又查明嘉靖年间《延平府志》,内引有南宋初年余良弼所作《双溪楼记》:“七闽号东南山水佳处,延平又冠绝于它郡”。可见,北宋时期的延平阁、双溪阁,到了南宋初期,也称之...
双溪楼是宋代南剑州(今南平市)的江边上的一个楼阁,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宋代黄裳《延平阁记》(双溪楼原名延平阁,后蔡京改)云南剑州“占溪山之雄”、“当水陆之会”。余良弼《双溪楼记》描绘其具体地形时说:“剑溪环其左,樵川带其右”。可见双溪楼在当时处于水陆交通的要道,南剑州又是北部进出闽地的必经...
这其中的可能:一是早在蔡京改阁名之前就已经有双溪楼、双溪阁的“俗称”了;二是蔡襄的诗题原来就是“延平阁”,后人因某种缘故改为“双溪阁”;三是上两种可能并存。 现延福门码头 综合判断,延平阁改名为“双溪阁”应当在宣和二年,至晚也在宣和三年。...
辛弃疾这首《过南剑双溪楼》,就属于后一类的杰作。 宋代的南剑州,即是延平,属福建。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双溪楼正当二水交流的险绝处。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颇非容易。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作了全力的刻画,那就是“剑”,也就是“千峰似剑铓”的山。而剑和山,正好融和着...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片开篇远望西北,点染出国土沦丧,战云密布的时代特征;接着直截提出了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下面紧扣双溪楼引出宝剑落水的传说;结尾写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阻挠而不能重见天光,不能发挥其杀敌报国的应有作用。下片写因为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阻挠,甚至还冒着...
辛弃疾诗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一直向前的河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972 0 03:54 App 以“辛弃疾”的视角打开他壮志未酬的一生 1043 0 01:29 App 【文言文】版起风了:吾尝溺尘缘于乾坤浩瀚,亦流连于一梦黄粱 2894 2 01:01 App 你读过最绝望的诗词是什么? 2114 1 00...
⑵南剑:即南剑州,宋代州名。双溪楼:在南剑州府城东。 ⑶西北浮云:西北的天空被浮云遮蔽,这里隐喻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⑷斗牛:星名,二十八宿的斗宿与牛宿。 ⑸待:打算,想要。 ⑹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惨:狠毒。 ⑺束:夹峙。
双溪楼旁有桥名玉屏,该桥造型独特,夜晚彩灯高照,煞是迷人。桥对岸是文化名山玉屏山,有个“藏春峡”,历史上很出名。900多年前的北宋,吴仪、吴熙在这里创办文化沙龙,杨时、游酢、黄裳、罗从彦都在这里活动过。这里风光秀丽,有天后宫、玉春阁、玉屏山公园等。从双溪楼远望,双溪交汇成福建的母亲河——闽江...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典故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诗句:“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这句诗描绘了秋夜时分,水龙吟唱的声音从南方传来,穿过南剑山的双溪楼,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这个典故的来源与杜牧在唐代初年担任江陵县尉时的经历有关。当时,杜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