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唇蕨属(本属全世界共有3种) 中文名称 拉丁二名法 地理分布 异叶双唇蕨 Schizoloma heterophyllum (Dry.) J. Sm. 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岛、香港、广西及云南河口市。生林下溪边湿地,海拔120-600米。琉球、菲律宾、马来亚、越南、缅甸至 斯里兰卡及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双唇蕨 Schizoloma ensifolium (Sw.)...
双唇蕨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其形态特征引人注目。植株高度大约为4厘米,这一数据源自《中国植物志》的原版墨线图。根状茎呈横走状态,直径大约在2-3毫米之间,表面覆盖着密集的赤褐色钻形鳞片,显得颇为特别。叶片生长方式为近生,叶柄长度达到15厘米,呈现出禾秆色或褐色,四棱结构,上面有深浅不一的...
双唇蕨 目 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参考文献 1形态特征 编辑 来源:中国植物志原版墨线图叶近生;叶柄长15厘米,禾秆色至褐色,四稜,上面有沟,稍有光泽,通体光滑,叶片长圆形,长约25厘米,宽11厘米,一回奇数羽状;羽片4-5对,基部近对生,上部互生,相距4厘米,斜展,有短柄或几无柄,线状披针形,长7...
双唇蕨形态特征 植株高40厘米。根状茎横走,粗约2-3毫米,密被赤褐色的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15厘米,禾秆色至褐色,四稜,上面有沟,稍有光泽,通体光滑,叶片长圆形,长约25厘米,宽11厘米,一回奇数羽状;羽片4-5对,基部近对生,上部互生,相距4厘米,斜展,有短柄或几无柄,线状披针形,长7-11.5厘米,宽8毫米...
异叶双唇蕨(Lindsaea heterophylla Dryand.)是鳞始蕨科鳞始蕨属植物。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横走,密生赤褐色钻形鳞片。叶近生,薄如草质,一回羽状复叶(有时下部为二回羽状复叶),羽叶为阔披针形。叶长3040cm,近生:叶柄长15~25cm,基部近圆筒形,向上为四棱形,栗色:叶片长15~30cm,宽6~20cm,披针形或...
是鳞始蕨科鳞始蕨属植物。 双唇蕨 分布于广东等地双唇蕨(Lindsaea ensifolia Sw.)植株高40厘米。根状茎横走,粗约2-3毫米,密被赤褐色的钻形鳞片。 卵叶鳞始蕨 分布于广东等地卵叶双唇蕨(学名:Schizoloma intertextum)为陵齿蕨科双唇蕨属下的一个种。别名:卵叶双唇蕨。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以及...
双唇蕨(Lindsaea ensifolia Sw.)植株高40厘米。根状茎横走,粗约2-3毫米,密被赤褐色的钻形鳞片。形态特征 叶近生;叶柄长15厘米,禾秆色至褐色,四稜,上面有沟,稍有光泽,通体光滑,叶片长圆形,长约25厘米,宽11厘米,一回奇数羽状;羽片4-5对,基部近对生,上部互生,相距4厘米,斜展,有短柄或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