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古堆汉墓简牍 双古堆汉墓简牍,1977年出土于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西汉早期墓葬。所出竹简大部分破碎,内容却很丰富,包括10余种古籍。墓中出土木牍3枚,牍文内容为古书篇题,与部分篇题相应的篇章已在墓葬所出简册中发现。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安徽省双古堆附近,考古专家们发掘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在古墓中还找到了三件奇怪的物品,其独特的形状与构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可是考古专家们经过努力研究后,最终发现它们居然都是无价的宝贝。这三件奇怪的物品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1956年,太和县李阁乡(今大新镇李阁村)双古堆、税镇马谷堆(今税镇镇)汉代遗址相继发现3件石砚,参与发掘者、安徽省考古专家王步艺称之是“研究汉代文具的实物标本”。其中,双古堆遗址出土的一件三足兽纹石砚保存完整,造型古朴,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堪称汉代石砚典范,属于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构思巧妙雕工细致精美 ...
双古堆汉墓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师范大学西湖校区喷泉广场。墓地所在原是两座高出地面二十余米的大土堆,“双古堆”因此得名。1977年7月至8月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阜阳地区博物馆以及阜阳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两座...
《阜阳双古堆汉墓》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阜阳市博物馆。内容简介 一九七七年春天,安徽省阜阳县城郊公社罗庄大队蹲点干部申保贵同志带领社员学大寨,开展平整土地活动,大队原有大小七十二个土岗均被推平。六月八日在双古堆西南部取土烧砖的社员挖出施彩的灰陶马头数件,上报地区博物馆。经查双古堆原高二十米...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先师根据墓葬中出土的漆器、铜器上“汝阴候”铭文和“十一年”纪年,然后是对照《史记》、《汉书》,最后才能确定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候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整个过程是在强调“历史结论的得出的确是需要多方面印证”,故B项说法正确。 考点:史学常识·历史结论·...
《阜阳双古堆汉墓》现已出版。 《阜阳双古堆汉墓》,阜阳市博物馆 编著 阜阳双古堆汉墓的墓主为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夫妇。此墓早期遭受严重破坏,椁盖板全部坍塌,内棺无存,棺室隔板东壁板不存,西壁板前移,两墓不见尸骨及牙齿,仅在抽水机旁捡回指甲大小的头盖骨四小块,东边厢的漆笥十几个全部被翻动砸烂,...
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的发掘在我国考古学界具有重要意义。该墓葬位于安 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是西汉时期一处保存完好的贵族墓地。通过对该墓葬的发 掘,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还为研究当 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阜阳双古堆位于安徽省阜阳...
双古堆遗址 /Shuanggudui/ 最后更新2023-02-05 浏览61次 中国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英文名称 Shuanggudui 所处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位置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北郊 第一次发掘时间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