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伍,语出《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过爻位的错综比较以测事物的变化,因为《易》爻或三或五而变。韩非提出“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实”(《韩非子•八经》),并提出人在自然界和社会的四种活动为参验的基本内容:“言会众端,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
参伍之道 指一种错综比较的认识方法。“参伍”语出《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过爻位的错综比较以测事物的变化。韩非提出“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韩非子·八经》),认为人的言论必须用事实、功效来验证,通过“行参”、“揆伍”以谋其功多,以责其过失。并提出人在自然界...
《说文》;“相参伍也。三相参为参,五相伍为伍” 。 《周礼·天官》;“设其参傅其伍。《註》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 。 《荀子》;“窥敌制变,欲伍以参”。《荀子·成相》:“参伍明,谨施赏刑。”唐杨倞注:“参伍犹错杂也。” 《韩非子》;“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行参必拆,揆伍...
《参伍之道》 韩非这里所谓的“参伍之道”,指的就是国君检验考察臣子的途径。 具体经文曰:“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行参必拆,揆伍必怒。不拆则渎上,不怒则相和。拆之征足以知多寡,怒之前不及其众。” 翻译过来韩非这段大意是说,国君检验考察大臣的途径和方法,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严格核查来...
历史知识> 参伍之道 韩非提出的检验认识是非的方法。参,参照检验;一说参即三,指天、地、人三方面。伍,排列比较。参伍,语出《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过爻位的错综比较以测事物的变化。《韩非子·八经》提出“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即要对自然(天、地)和社会(人)的各...
五 类柄 明主,其务在周密。是以喜见则德偿,怒见则威分。故明主之言 19 2024-05 2 四 立道 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行参必拆,揆伍必怒 34 2024-05 3 三 起乱 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故明主审公私之分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第二十七章 参伍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乱道”,乱源是君主,乱因是君主对臣子的憎爱。说白了就是君主不按法规处理与臣子的关系,凭自己的喜好憎爱臣子。由于君主自己畏敌亲内,宽容、纵容、放纵臣子的不法之为,使良臣变奸臣,甚至是奸细。
更多“参伍之道(名词解释题)”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抽道集(名词解释题) 抽道集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F(名词解释题) F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CM(名词解释题) CM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Fl(名词解释题) Fl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ELT(名词解释题) ELT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HCA(名词解释题) ...
《参伍之道》 韩非这里所谓的“参伍之道”,指的就是国君检验考察臣子的途径。 具体经文曰:“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行参必拆,揆伍必怒。不拆则渎上,不怒则相和。拆之征足以知多寡,怒之前不及其众。” 翻译过来韩非这段大意是说,国君检验考察大臣的途径和方法,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严格核查来...
所畏之求得,所爱之言听,此乱臣之所因也。外国之置诸吏者,结诛亲暱重帑,则外不籍矣;爵禄循功,请者俱罪,则内不因矣。外不籍,内不因,则奸充塞矣。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