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厌氧消化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同时伴有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的过程。 厌氧消化一般可以分为水解、酸化、乙酸化和甲烷化四个阶段: (1)水解:水解是一个胞外酶促反应过程,主要是将颗粒态碳氢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长链脂肪酸(LCFA)的...
厌氧消化是一个自然或人工可以控制的消化过程,它可以消除有机废物中大分子有机物中的氮和碳,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水或空气的循环得以利用。厌氧消化所消化的有机废物,不仅可以生产沼气、污染物吸附剂或其他物质,还可以有助于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厌氧消化过程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利用低温即可进行,可以省去大量的...
厌氧消化指有机质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CH4、CO2、H2O和H2S的消化技术。 厌氧消化被广泛应用于污水畜禽粪便和城市有机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沼气工程技术有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生产可再生能源等目标。厌氧消化过程可分成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四个...
总体来讲,“三阶段理论”和“四阶段理论”是目前公认的对厌氧消化机理较为全面的描述。根据厌氧消化的特征,通常可以将厌氧消化分为部分厌氧消化和完全厌氧消化。如果产甲烷菌仅利用了第一阶段水解酸化产生的乙酸、甲酸、甲醇和甲胺等小分子有机物,则称为不完全厌氧消化或部分厌氧消化;如果产氢产乙酸菌继续将不能...
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配比。大量报道和实验表明,厌氧消化的反应物碳氮比在(20~30):1时较为适宜。一般将贫氮有机物(如作物秸秆等)和富氮有机物(如人畜粪尿、污泥等)进行合理配比,从而得到合适的碳氮比。 (2)温度。根据温度的不同,可把发酵过程分为中温发酵(30~36℃)和高温...
影响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如下。 (1)温度由于产甲烷菌繁殖代谢速率较慢,内部整个消化过程的速率由产甲烷阶段控制。产甲烷菌正常生存的温度范围较一般细菌宽,一般在10~6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它虽仍能存活,但代谢将基本停止。产甲烷菌从活性总体上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局部有波动。按照消化温度的不同,消化常...
厌氧消化是指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控制地使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也称为甲烷发酵。其优点是能将废弃物中生物能转化为易于使用、高燃烧值的沼气,不需要通风设备,设施较简单,运行成本低,较为节能,消化后得到的沼渣性质稳定,还可作农肥、饲料和堆肥原料。 其缺点...
厌氧消化是一种生物降解过程,其产物包括沼气和沼渣。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质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分解为CH4、CO2、H2O和H2S等物质。其中,沼气主要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氨气等物质。这些沼气可以作为燃料直接使用,也可以升级为天然气质量的生物甲烷。 此外,厌氧消化过程中还会产生营养丰富...
(1).沼气产生: 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沼气,可用作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供暖等用途。(2)有机物分解: 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分解有机物质,减少废水中的有机负荷,从而减轻后续处理过程的负担。(3)体积减小: 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和分解,导致体积减小,减少了后续处理的负担。(4)产生稳定污泥: 消化...
简述厌氧消化的三个阶段。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水解酸化阶段:有水解酸化菌将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分解为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和氢。有水解酸化菌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大多数为专性厌氧菌,也有不少兼性厌氧菌;(2)产氢产乙酸阶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