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月-1953年10月,随着时间进入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已趋于明朗,印度支那战争地位上升,成为两大阵营斗争的新焦点,美国为此加大对印支法军的援助力度,并督促法军增加力量,制定全面扭转被动的战略计划。鉴于此,法军出台“纳瓦尔计划”,决定进一步贯彻“越南人打越南人”政策,扩大伪军以担负更多的守备任务,腾出法军和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联合国建立后,战争规模非常大的第一场战争就是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地战争,史称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这场战争由三个标志性特点:其一,殖民地人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不是资本主义强国的对手,只要有坚强的领导和国际援助,可以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其二,法国殖民者威风扫地;其三,东西方冷战中,...
为了吸引人民军的兵力,减轻黑河一线法军的压力,萨兰集结了超过30000法军,发起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法军出动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代号洛林行动。采用这一法国历史上的知名失地作为代号,充分表明了法军最高统帅部对这次行动的重视。法军在洛林行动中动用的兵力包括四个团、一个空降团、两个装甲分队、两个坦克歼击...
美国担心共产主义势力在印度支那地区崛起,认为这会对其亚洲盟国的稳定带来威胁,因此介入了这场战争。 2.地缘政治因素:印度支那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对美国来说,控制这片区域可以保护其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同时也是遏制中国共产主义势力扩张的一种手段。 3.越南内部矛盾:越南国内存在严重的分裂,南部政权与北方的共产党势力对抗...
[名词解释] 印度支那战争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1945年—1954年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二战后,越,老,柬相继宣布独立。但法国企图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遂于1945年9月入侵越南,10月侵占柬埔寨,年底侵入老挝。三国人民奋起抵抗,从1945年12月开始,进行了长达8,9年的英勇抗战,...
印度支那战争的终结:北纬17度线的历史转折 印度支那战争是20世纪中期的一场残酷却又具有深远影响的冲突,通过对上文所述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下的种种角力和权谋。首先,毛泽东在美越战争期间对美国发出的警告展现了中国当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毛泽东的警告表达了中国在冷战时期的...
在整个印度支那战争期间,兵力短缺一直是远征军的顽疾,而其参谋部的军官们则不断为寻找兵源而奔波。二战结束后,法国军队面临着预算紧缩、国际义务(在德国和奥地利驻军)以及帝国义务(需要保卫帝国,特别是北非)的多重压力,因此只能派遣数万名士兵去恢复对一块面积相当于法国1.5倍、人口达2,400万的领土的主权。这显然是...
印度支那战争 印度⽀那战争 印⽀战争 定义 指第⼆次世界⼤战结束后,发⽣在亚洲印度⽀那半岛越、⽼、柬三国以越南战场为主体的三次局部战争,即印⽀三国抗法战争(1946年⾄1954年7⽉)、抗美战争(1961年5⽉⾄1973年1⽉)和越南对柬埔寨的军事⼊侵(1979年1⽉7⽇到1989年9⽉27⽇...
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溪山由法国驻守,在第二次印度战争中溪山则成为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一个重要的基地。溪山的重要性在于它临近胡志明小道,通过溪山让美炮兵能够对胡志明小道进行轰炸,美军观察哨也可以时刻监视到北越正规军向南部的活动情况。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可以召唤空中袭击,还可以向驻扎在边界那边位于老挝境内的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