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设卫后,即建立威海卫指挥使司(衙门坐落在卫城东街,今和平路偏东),统辖卫内军政事务。简介 其中,主管卫内行政事务的机构和官员是:镇抚司(镇抚二人,从五品),处理刑事案件及管理监狱;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管理文牍及军民词讼;儒学教授(正七品),掌学校课试等;此外,设吏目、仓大使等官员...
在明朝这个历史舞台上,有一个神秘而又强大的机构,那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它的职能就像是古代版的“007”,负责侍卫皇帝、处理刑狱、缉捕罪犯,简直就是个特务机构的鼻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锦衣卫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个机构是如何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的。锦衣卫的诞生与结构 锦衣卫的故事要...
1382年5月29日,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锦衣卫指挥使司,这一机构不仅在明朝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古代的特务机构发展史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锦衣卫,简称锦衣卫,作为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特务组织,其成员出门办事时被雅称为缇骑。锦衣卫的设立是朱元璋为巩固皇权、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朱元璋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洪武二十九年(1396),设开平卫指挥使司。永乐元年(1403)内迁,四年(1407)还于旧治,后经多次筹备商议,最终于宣德五年(1430)内迁至长城以内的独石口,故址沦为弃地。终明一代,开平卫始终处于明蒙对峙的前哨阵地,是抵御蒙古铁骑南下的重要门户,承担着抵御外虏、护卫京师的重任,其内迁是宣德时期北部防御体系...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简称施州卫,是明代和清初设置于今湖北省恩施市的军政机构,“兼理军民”,是全国20个军民指挥使司之一。此地宋元时设有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设立施州卫,隶属于湖广都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废州存卫。雍正六年(1728)改为恩施县。施州卫下辖众多土司,对安抚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沿革...
南京亲军卫指挥使司 南京亲军卫指挥使司,官署名。明朝南京亲军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等十七卫指挥使司的总称。沿革 南京亲军卫指挥使司,各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司镇抚等官。听南京中军都督府节制。职责 警卫南京。
知事一人正八品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初定兵制,采用卫所制度.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为二七都司(都指挥使司),行都司三,留守司一.都司之划分,一般以省为单位.都司辖各地的卫所,全国共三百三十九卫、六十五个千户所.后增至二十一都司、二留守司、四百九十三卫、三百五十九千户所.卫设卫指挥使...
亦力把里卫指挥使司,设置于洪武二十二年,位于伊犁河谷(今新疆伊宁地区),是明朝新疆西边最边远的一个军政机构,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阿端卫也受其控制,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军兵锋抵达伊犁,统一新疆。 送TA礼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02 01:14回复 ...
锦衣卫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是明朝所设的特务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其出门办事的校尉被雅称为缇骑。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原亲军都尉府及所属的仪鸾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下辖经历司、南北镇抚司及亲军所、驯象所等十四所。永乐后,分为锦衣卫与南京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