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1600~1639),,汉族,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年间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他在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犯境时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次年,他整治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卢象升赶到汝州以后,在汝州城西与起义军相遇,面对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卢象升先是命部将李重镇、雷时声以火铳、弓箭大量地杀伤了敌方骑兵,随后又亲自冲锋,直捣高迎祥大营,高迎祥无奈下令撤军,起义军也因此迅速溃败。卢象升追击至确山,高迎祥又被击退,此战一举扭转了明军颓废的士气。起义军则一路败退,并将卢象升...
卢象升奉调入京勤王,九月抵京,清军已退,卢象升出塞救回七千多名俘虏,行至木叶山而还。崇祯帝决定以卢象升代梁廷栋镇守宣府、大同一带,于九月二十二日任命他为宣大总督,仍兼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第二次赐尚方宝剑,卢象升于十月初一日在居庸关正式就任,其后驻扎阳和(今山西阳高)。自卢象升到北方后...
卢象升年轻时习武,双臂有神力。其练功所用大刀今存于嘉兴市博物馆,重七十公斤,令人叹为观止。天启元年(1621年),他在应天乡试中考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在殿试中以二甲二十五名获赐进士出身。其后观政于兵部。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授户部贵州司主事,考绩上等。三年后升为户部山西司员外郎,仍管...
然而,在这群胆小如鼠的官员中,有一位却与众不同,他就是卢象升。卢象升被起义军称为阎王般的存在,甚至很多起义军听到他的名号,都会原地投降。然而,就是这样一员猛将,没想到是被崇祯坑死的,他有着怎样的故事?为民解苦为国效劳明天启七年(1627),28岁的宜兴人卢象升,升任了大名府知府加山东按察使副使。按...
卢象升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对待刺头下属时,他没有采取最无奈的斩杀策略,而是采用宽容的处理方式,给士兵一个机会,随后自己以身作则感化士兵。靠着卢象升自己的带头作用,很多一开始对其不服气的士兵,后来都对他马首是瞻,这就是一个领导的真正人格魅力,拥有这样的领导,是士兵们的福气,靠着卢象升的人格魅力,...
卢象升(公元1600年—公元1639年 ),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朝末年抗清名将。 他出身“茗岭卢氏”,祖父曾任常熟教谕、仪封和南康县令等职。 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入小学,八年后补为校官弟子。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应天乡试中第29名,次年会试得第308名,廷试中...
崇祯七年三月,卢象升被升任为郧阳巡抚。当时郧阳地区三成人死于战乱,剩下的也大多逃亡或被流民军裹挟,可以说是百里无人烟。卢象到任后,先是率几百人马夜袭流民军大营,暂时赶走流寇。然后整顿选拔官吏重建地方管理系统,并向朝廷申请减免赋税安抚百姓。接着抽调荆襄各卫后备士兵进行屯田种粮。最后整顿军队、严肃军纪...
明之亡,始于孙高阳(孙承宗)之退休,成于卢忠烈(卢象升)之死败。——方苞 卢象升,字建斗,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卢象升少有大志,彼时,大明太平无事,士人皆专攻经史子集,而卢象升则对兵书战策颇多研究,研习山川地理兵谷钱粮之事。天启二年(1622年),卢象升考中进士,被分配到兵部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