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是皮内注射途径、注射部位选择、操作规范、严格无菌操作、接种后观察等。 1.皮内注射途径 通过专用的卡介苗注射器,将疫苗准确注入皮内。这是由于皮内注射可以使疫苗在局部缓慢释放,更好地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2.注射部位选择 通常选择在上臂三角肌外下缘。这个部位易于操作,且能减少对婴幼儿活动...
接种卡介苗的正确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接种部位、操作要点、接种后观察、后续护理等步骤。 1.准备工作 确保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无破损。同时,准备好卡介苗疫苗及相应的接种器具。 2.接种部位 一般选择在上臂三角肌外侧下缘。 3.操作要点 用酒精消毒皮肤后,吸取卡介苗疫苗,以皮内注射的方式注入,注射时要形成一个皮丘,且注...
卡介苗接种对象多为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或1个月内接种。若因故未能及时接种,需在3个月内补种。 2.健康状态 接种前需确保孩子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无严重疾病史或过敏史。 3.接种部位护理 接种后需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弄脏,以防感染。不要用手抓挠或挤压接种部位。 4.观察反应 接种后...
卡介苗接种方法主要有皮内注射法、口服法等。以下是详细介绍: 1. 皮内注射法:这是最常见的卡介苗接种方法。将卡介苗疫苗以极少量0.1ml注射于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时需确保疫苗注入皮内,形成一个白色小皮丘,局部可有红肿、硬结等反应,一般在接种后 2 周左右出现,随后逐渐消退。 2. 口服法:相对较少用。...
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包括接种对象与时机、接种前准备、接种时注意事项、接种后护理与观察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1.接种对象与时机 卡介苗的主要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成年易感人群。对于新生儿,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1个月内完成接种。若因故未能及时接种,应在3个月内完成补种。对于早产、难产、体重低于2500...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菌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异抵抗力。由于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的,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菌苗定名为“卡介苗”。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接种反应 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与一般的预防注射不同。...
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常见以下几种: 1.接种完卡介苗24小时之内尽量不洗澡,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2.接种卡介苗后6-8周局部可能会形成小的溃疡,有的儿童会出现化脓的现象,要注意局部的护理与消毒,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局部的清洁,若出现化脓范围比较大时,建议及时就医抽...
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的主要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成年易感人群。对于新生儿,通常在...
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接种(BCG vaccination)是201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结核病学名词。定义 将卡介苗接种于未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婴儿,使其发生一次轻微的、没有临床发病危险的原发感染,从而产生一定的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措施。出处 《结核病学名词》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