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在福建厦门和马来西亚巴生举办的中秋庆祝活动上,博饼游戏都吸引了不少人参与。在游戏中,人们通过掷骰子赢取各式各样的饼及生活用品。饼为圆形,人们玩博饼游戏时围在一起,取中秋团圆之意。根据民间传说,博饼活动与郑成功密切相关,最初是为缓解士兵们的乡愁,至今流传数百年。2008年,“中秋博饼民俗”入...
当年所“博”之“饼”,叫做状元饼,大饼之上写一“元”字,让士兵们用掷骰子的方式决出状元,赢得状元饼。郑成功还亲自批准从农历十三至十八,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项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发展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在闽南和台湾地区流传了下来。 热闹团圆的博饼活动 随着时间的流转,现在...
中秋博饼传说由郑成功和他的部下发明。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厦门,要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到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满怀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苦闷,郑成功的部下洪旭提出让大家玩一种博饼游戏,士兵们可边赏月边博饼。▲状元饼 博饼以六枚骰子和一口大瓷碗为用具,将六枚骰子同时捧于手中,...
博饼 [ BUA BIA ] 中秋月饼一面镜,照甲大厅光映映。 街头巷尾博月饼,厝内喊甲大小声。 9月23日 海沧团区委联合嵩屿街道团工委 在嵩屿街道泰地海西党群服务中心开展 “团团童行·乐博中秋”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值此佳节 团团陪你过中秋~ 在活动正式开场前 ...
不让厦门人博饼,就像是不让他们过年。厦门人甚至可以不过年,但不能不博饼。每一个沉迷博饼的人,他们沉迷的其实不是博饼本身,而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热闹气氛。他们早就养成了中秋博饼的习惯,到了秋天,一家老小,亲朋好友凑在一起,博个好彩头。厦门人博的哪里是饼啊,是他们淡淡的乡愁。...
中秋博饼,流行于福建省厦门市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秋博饼习俗源于福建厦门,盛行于漳州的龙海、泉州的安海和金门县等地,清代康乾时期的《台湾府志》曾有过相关记载。每逢中秋佳节,闽南及台湾地区会以家庭或社团为单位,自发举行中秋博饼活动,参...
博饼或称博状元饼、夺状元饼,系厦门对此习俗的俗称。博饼习俗在厦门的出现和形成,民间流传着不同说法。相传元朝末年时,有一年中秋节仁人志士假借玩饼的形式相聚一堂,以放鞭炮为暗号,聚集在各处的勇士同时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以后这一玩饼形式就在民间逐渐演化为中秋博饼习俗。
博饼(跋饼),是起源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亲友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300多年...
博饼(跋饼),起源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厦门地区),由郑成功发明博饼,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博饼是中秋节时的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