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南甸土司衙门也叫南甸土司司署。南甸土司头人刀氏龚姓,原籍南经应天府上元县。明初随军征讨云南,因屡建战功,后升官定居于此,逐渐被当地土著傣族文化融合,成为汉傣文化融合的典范。原南甸宣抚司辖地广阔,实力雄厚,世袭为官二十八代,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边地土司中影响很大。司署驻地曾几易其址,清咸丰...
南甸宣抚司署,俗称土司衙门,位于梁河县遮岛镇的南甸路103号。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保存最完好的土司衙门,在1996年11月27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1289年,元朝在这里置南甸军民总管府,开启了南甸行政区划之始。明朝在此置南甸府,后改州。1381年明朝授刀贡...
坐落在梁河县城遮岛镇的南甸宣抚司署,是云南保存最完好的土司衙门,也是德宏州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达10625平方米,相当于10亩多土地,按汉式衙署式布置,共有47幢建筑、149间房屋。南甸宣抚司署的建筑布局十分讲究,分为公堂、会客厅、议事厅、正堂、后花园...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县,保存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土司制度的重要遗存——南甸宣抚司署。这座建筑群是云南省保存最完好的土司衙门之一,见证了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之间的历史联系。南甸之名源于元、明、清时期两河县隶属腾越州(今腾冲县)的节制。“南”指位于腾冲南部,“甸”意为郊外坝子,因...
南甸土司衙门位于云南省梁河县遮岛镇。清咸丰元年建成,占地10652平方米,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为古代宫殿式建筑。由一进四堂五院和南北厢房、10个旁院落、24个花园及戏楼、胭脂楼等共47幢、149间房组成。可谓“层层院进八方通,幢幢殿阁殿中殿”。历史沿革 南甸土司姓龚,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元大德五年(1301年...
滇西土司博物馆 纵观司署建筑文化,南甸土司对汉族、傣族与白族等不同民族文化的吸纳融合,以及对西方文化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使南甸宣抚司署呈现一种兼容和谐的多元文化融合之美。2004年12月,南甸宣抚司署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15年成立的“ 滇西土司博物馆”,成为研究傣族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
如今的南甸宣抚司署,规模宏大,从一八五一年至一九三五年,历经三代人、八十四年的持续修建,最终完成。其建筑之精美、工艺之精湛,在全国土司署中名列前茅,甚至被誉为傣族的“小故宫”。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游客们不仅能在这里详细了解当年的土司制度及南甸宣抚司署的发展历程...
南甸土司家族姓龚,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元大德五年(1301年)被赐姓刀,民国元年复姓龚,因此合称刀龚氏。龚氏先祖在明初随军征讨云南,因屡建战功被加封为宣抚使。刀龚氏土司家族历经29代,传承了552年,在云南历史的边地土司中影响深远。南甸宣抚司署不仅是土司家族的办公场所,也是他们生活起居的地方。这里保存了...
在云南南甸土司衙门,看傣族小故宫读懂土司制度 南甸宣抚司署有一个独特的名称,叫做傣族的“小故宫”,意思是说我们的官,享有“傣家故宫”和“中国最大的傣族王宫”的美誉,是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及建筑艺术等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