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公里海域,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沉船遗址。考古调查确认,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的堆积。二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以排列整齐、堆叠有序的原木堆积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铅锡器等。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
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中国首次在南海千米级海底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遗址,位于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的海底。两处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庞大,年代比较明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中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在以往的南海水下考古成果中,主要以近海和远海的岛礁为主,基...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公里海域,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商船。这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关于航路航线,有专家推测一号沉船的始发港可能为福建或广东,经华南沿海沿岸航行后,从海南岛东部穿南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发现于2022年10月,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西北距离三亚约150公里,遗址水深约1500米。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筹部署和工作安排,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
2023年5月24日,“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海域进行第一阶段考古调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多江 摄)梦想,是指引前行的星光。“目前我们尚不清楚船体的状况,下一阶段要请研究船体的专家加入深海考古队”“接下来应该对一号沉船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精细化调查”“根据提取文物的...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公里海域。其中,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核心区为船体和大量堆叠有序、码放整齐的船货构成的堆积,长约37米、宽约11米。一号沉船遗址3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红绿彩、珐华、单色釉、素三彩等瓷器,以及酱釉陶器...
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遗物以原木为主。本次调查期间,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部分瓷器带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底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
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其中,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东西最宽约8米,遗物以原木为主。本次调查期间,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部分瓷器带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底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对于我国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