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四支海军互不隶属,各自为战。李鸿章借助自己的权势力量,把北洋海军扩充为北洋舰队,使之成为淮系集团的重要力量。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洋海军,北洋占尽先机,地处京师门户,又有朝廷先创设北洋水师一军的支持。每年南北洋海防经费400万两之多,前三年尽为北洋支销,以后分割也是北洋为多。另外,还有海防...
南洋舰队简介:1867年,江南制造局在上海高昌栈中,除原有的制造炮械产能外,还开始着手造船业务。1868年,该局造出了中国第一艘兵船,标志着南洋海防的开始。南洋舰队成立较早,但规模增长缓慢,直至马江之役次年(1885年),在与法国的石浦海战中,南洋舰队的“澄庆”、“驭远”等舰船遭受重创。南洋...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甲午海战中,日本方面是「联合舰队」,中国却只有北洋舰队出战。当时中国不是还有一支「南洋舰队」吗?为什么没有参战? 第一支近代海军 早在1875年,清廷就决定着手分建北洋、南洋、粤洋三支海军。南洋海军驻扎江苏、浙江各海口,由南洋大臣沈葆桢督办建设。当时,清朝在上海、福建都有造船厂,为发展海军...
【南洋舰队整备计划】 自从在中法战争全军覆没后,南洋舰队的发展一直处于低潮期,而北洋舰队在短短的几年内飞速发展无疑让南方各省的大员们格外眼红,原本打算用于东南沿海海防的致远级和经远级巡洋舰最终也被调到北方进入北洋舰队服役也让南方各舰队错失了极大提升自身实力的机会。在北洋海军基本成军并且发展也日趋停滞的时...
南洋舰队是清国海军舰队之一,中文又称南洋水师,是清国近代海军四大水师(北洋、南洋、福建、广东)中规模最小的,组建于19世纪末,现在很少有人谈论,但它在中国海军历史中重要地位。阿思本舰队 自17世纪以来,清国就拥有一支以舢板舰船为基础的绿营水师,以维护沿海安全。然而,这些编制和武器装备直到19世纪才更新...
各派妥协之下,南洋海军裁撤了四艘「蚊子船」,其他军舰也酌情削减人数,每年节省出18万两购舰专款。在轻视铁甲舰的指导思想下,南洋海军向德国订购了四艘鱼雷快艇。 ▲北洋定远舰 正因如此,甲午战事紧张之时,李鸿章还是以「南省兵轮不中用,岂能吓倭」为由,拒绝了南洋海军援助。撇开派系问题,南洋舰队的实力也确实太...
成军后的南洋海军很快面临实战考验,中法战争爆发后,清廷令北洋、南洋分派军舰支援。李鸿章仅派两艘到上海,没发挥什么作用。南洋舰队却大举动员,派出开济、南琛、南瑞、澄庆、驭远五艘主力舰,从吴淞口南下。 在石浦之战中,澄庆、驭远遭到法军杆雷艇夜袭而沉没,其他三舰参与了1885年初的镇海保卫战,协助岸防清军击退法...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覆没后,南洋一些舰船曾调防北洋。1909年,南、北洋各舰改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南洋海防筹办 (后改称督办):沈葆桢(1875年5月30日兼任,1879年12月26日卒);刘坤一(1879年12月27日兼任);左宗棠(1881年10月28日兼任);曾国荃(1884年2月16日兼任)南洋海防会办 ...
1884年中法战争中,南洋舰队失去两舰,又因为意外沉没了一舰。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少量购买自英国及德国。由于清廷的政策是先行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故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之相差甚远。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