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分设为三位河道总督。分别是南河总督驻江苏省淮安府清江浦,东河总督驻山东省济宁州,北河总督由直隶总督兼领。 江南河道总督全称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简称南河河道总督、南河总督,是清代设在清江浦(今江苏省淮安市)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首任南河总督是嵇...
明代的总河,清称河道总督,下分道、厅、汛三级,仍是分段管理。按文职、武职分别构成相应系统。河道总督是最高行政长官,康熙前驻山东济宁,后驻清江浦(今淮阴市)。雍正朝运河河道归南河总督管辖,下设分段管理机构道,如直隶通水道、山东运河道、淮徐道、淮扬道、江南常镇道等;武职设河标副将、参将。厅与地...
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设立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驻清江浦,统辖江苏、安徽境内黄河、淮河及运河治理。其职能包括堤防修筑、河道疏浚、汛期防汛三大核心任务。据《中国水利法制史研究》记载,南河总督与东河、北河总督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品秩达从一品,可兼兵部尚书衔。管理体系特点 采用文武双轨制:文职...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潘锡恩受封南河总督。当时,户部尚书景正等人勘察、堵塞、开挖、改道,连接长河淤垫施工段,估算白银五百七十万两。皇帝命息恩上任,在随后的周朝,一一巡查所有的工人。御史雷宜成曰:杨工已满,不必堵破口。只需要把旧的改成树枝,打通运输通道,就可以节省浪费。潘希恩坚决反对,说道:“灌口不是河道...
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分设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驻节清江浦;以及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东河总督),驻济宁。次年又增设直隶河道总督(北河总督),归直隶总督兼领。时南河总督辖有4道、24厅、24营,河督署规模庞大。历任河督中,政绩比较显著的有张鹏翮、徐端、黎世序等。 1855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黄河北徙。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潘锡恩受封南河总督。当时,户部尚书景正等人勘察、堵塞、开挖、改道,连接长河淤垫施工段,估算白银五百七十万两。皇帝命息恩上任,在随后的周朝,一一巡查所有的工人。御史雷宜成曰:杨工已满,不必堵破口。只需要把旧的改成树枝,打通运输通道,就可以节省浪费。潘希恩坚决反对,说道:“灌口不是河道...
清初只在山东济宁设河道总督。1677年(丁巳年)(康熙十六年),靳辅出任总河,因总河署距黄淮运交汇处、河工最重要处淮安路途遥远,往返不便,为便于及时掌握水情河势,就近指挥,于是在清江浦原户部分司旧衙署设立行馆。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分设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驻节清江浦;以及河南、...
南河总督是清代设在清江浦(今江苏省淮安市)的高级官员,全名为江南河道总督,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
南河总督的分设,既是为了完善河道管理体制,强化河务官员的职权,将相关机构设置更加细化,也更加突出了清口枢纽的重要性,使河漕所需的各类资源集中于淮安,更有利于统一调拨。于是,清代中期开始,正二品的漕督、河督分别驻扎在淮安城内外,进一步增强了淮安作为江苏省北部政治中心的地位,带动了淮安城市格局和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