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直节堂记【作者】苏辙 【朝代】宋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兴起的太常旗.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
本文通过对徐君所建造的“直节堂”整齐有气势的景物描写,以及客人微醺之后对直节堂的描述,反映出徐君是一个正直的人,文章第二段“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则直接描写了徐君令人称道的品行,即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 综合上述分析...
每当清风徐来,竹声瑟瑟,如君子之低语,诉正直之道。堂中之人,闻此声,思竹之直,心亦向正。故直节堂者,非独为观美,实乃德之象征,风之指引也。1.南康:地名。2.直节:正直的气节,这里既是堂名,也代表一种品质。3.彰:彰显、宣扬。4.周:周围。5.摇曳:轻轻地摆动。6.干:竹子的茎。7.翠:...
《南康直节堂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文章。以下是该文的全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原文: 甘堂之南,有竹数千竿,挺然直上,无曲阿之姿。竹之下,有堂以直节名,不伐其竹,因以为名。使吾竹友,贤不肖何如?吾将以此堂之名名之。且为记之曰: 竹之为物,生于青山白石之间,有节而中虚,抱节而屈...
《南康直节堂记》 原文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 短巨细若一, 直如引绳, 高三寻, 而后枝叶附之。 岌然①如揭②太常之旗, 如建承露之茎; 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 4 之,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
(6)、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7)、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8)、直;节 (9)、(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南康直节堂记①[宋]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
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创作背景 《南康直节堂记》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作者苏辙任安徽绩溪令。此前,苏辙因搭救苏轼被贬,到此时已有六年时间。年届五旬的...
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栾城集》) 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兴起的太常旗。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