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榜南北分榜是明朝为平衡地域人才选拔、缓解政治矛盾而推行的科举制度改革,其核心在于按地域划分录取名额,对后世中国人才选拔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的形成源于明初南北文化差异引发的科举争议,后逐步演化为兼顾地域公平的常态化机制。 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南北榜案”直接催生了这一...
统一与稳定: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面临着南北地区的不同文化和经济差异。南北分榜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统治,确保各地区的稳定和统一。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南北分榜可以使来自不同地区的考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减少地域歧视,鼓励各地人才的涌现。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选拔出各地区的优秀人才。地方保护主义:南北分...
经历此次事件后,明朝开始正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差异,努力平衡南北士子的水平差异,做到科举考试的地域公平,最终形成了“南北分卷”的政策,成为现代分省自主命题、划线政策的滥觞。南北榜案的始末与朱元璋的处置 1. 南北榜案的爆发 早在明朝创立之初,百废待兴,朱元璋就已经十分重视恢复科举制度。在洪武元年(1368...
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南北榜案”,因是年会试录用者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其间有弊,杀主考官,重试结果全取北方人。以后明朝科举会试遂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用。南北分榜( ) A. 平衡了不同区域的利益关系 B. 说明南北方经济进展已达到平衡 C. 确保了明朝统治秩序的稳定 D. 着眼于举子入仕机会的相对均等...
南北榜后分南北 南北榜案后的第二年,朱元璋驾崩于南京紫禁城内。此后的建文朝仅开科一次,录取进士共106人,其中南方籍89人,占总数的83%;永乐朝开科八次,各科进士共1819人,其中南方籍1519人,占总数的83%,录取状况较之洪武朝变化不大。洪熙元年(1425年),杨士奇率先提出了改革方案。杨士奇曰:“科举当...
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南北榜案”,因是年会试录取者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其间有弊,杀主考官,重试结果全取北方人。以后明朝科举会试遂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南北分榜( ) A. 平衡了不同区域的利益关系 B. 说明南北方经济发展已达到平衡 C. 确保了明朝统治秩序的稳定 D. 着眼于举子入仕机会的相对均等...
所以说南北分榜实际造就了更大的“不公平”,对南方学子不公平,对北方学子更不公平。前者是在录取的时候体现出来不公平,后者是在社会中延后体现出来。然而南北分榜的危害,远远不止这些。南北分榜后患无穷 南北分榜首先导致的是南北官员对立,引发了南北官员的地域性竞争。明仁宗朱高炽或许看出了部分端倪,于是将...
南北分榜首先导致的是南北官员对立,引发了南北官员的地域性竞争。明仁宗朱高炽或许看出了部分端倪,于是将一部分地区分出来列为中榜,形成了明朝的南、中、北三榜录取进士的制度。但前面说过,经济与教育水平没有相应跟上,再怎么按照地域属性划分,能力还是没有改变。多一个中榜,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南北榜案可以说是今年高考分省录取的鼻祖。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就实行分省录取,即各高校把招生指标下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考生在省内PK。人们对分省录取一直争议很大,争议的焦点就是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和边远省区录取分数线较低,录取比例也高。以2022年为例,清华北大在各省录取的人数:北京550人,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