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的神道依山势蜿蜒曲折,彰显了其开创性的地位。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研究员曾说:“明孝陵首开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作为后世子孙陵寝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两旁有12对石像生和4对石人,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展现了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神道的石兽 神道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对圆眸怒目...
秋天的南京真的是美得让人心醉🍁,而我觉得南京秋天最美的风景非明孝陵神道莫属了🍂。这条神道也被称为石像路,真的是名副其实。🚗 游玩路线:从明孝陵3号门买票进入景区(门票70元/人,提前一天在某评购买是68元/人),拍完落羽杉后可以往左手边走,沿着明孝陵神道的指示牌一直走就能到达。📸 拍照攻略: 1️...
明孝陵石像路神道:南京秋季最美600米👉🏻关于明孝陵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明孝陵于永乐3年(1405年
南京明孝陵神道石翁仲。石像路的尽头是一对高达6.52米的白石望柱,其上雕刻云龙纹,又称华表。神道在此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路旁两侧,松柏掩映,翁仲肃立,因此而得名“翁仲路”。翁仲有八尊,分成四组,相对而立,高4米,身躯魁梧。两对身披甲胄、手持金盾的武将。另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文臣。
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石兽用整块巨石采用圆雕技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风格粗犷,既标识着帝陵的崇高、圣洁、华美,也起到保卫、辟邪、礼仪的象征作用。 这部分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俗称石像路。全长615米。 2019年3月20日于南京钟山明孝陵...
近日,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在游览南京明孝陵石象路时,看到一处石麒麟身上的破损处露出了内部“血肉状”的石头,“好像露出里面的‘肉身’一样”。为何石像内部呈现红白相间的颜色?记者从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了解到,此处破损已有很多年,露出的是该石料本身较为特殊的颜色,上传图片颜色又增加了饱和度,由此引人遐想。
南京明孝陵石像路 神道 ID: hi2242182860 收藏 加入清单 下载版权一路无话118 TIFF大小 68.7MB 格式JPG 编辑图片 以图搜图 大图:6000× 4000 像素·50.8 cm × 33.87 cm·300dpi·JPG 中图:1000× 666 像素·35.28 cm × 23.5 cm·72dpi·JPG 小图:500× 333 像素·17.64 cm × 11.75 cm·72dpi·JPG ...
2019年10月26日,江苏南京,霜降节气后南京明显降温,明孝陵石像路神道两侧乌桕树、榉树、银杏树和枫树等树叶泛红呈黄,秋色渐浓,五彩缤纷迷人眼,这里成为南京的秋日风景“网红”一条路,很多游客和市民利用周末时间前来“打卡”拍照、赏秋,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霜降节气后南京明显降温,明孝陵石像路神道两侧乌桕树、榉树、...
明孝陵神道石刻被分为两段,一段是石像路,有对列的石兽6种12对,每种四只,造型均为两立两卧。依顺序是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然后神道折象东北,是另一段被称作翁仲路,前立望柱一对,后列武将、文臣各四,分立道旁。这两段暗合北斗七星的布局连线,所以前边弯曲,到石像路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