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弄文采是指故意炫耀或显示自己的文学才能和知识,这种行为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往往被视为不恰当或令人反感。它通常表现为过度使用华丽辞藻或不必要的文学引用,以彰显个人的文学素养。过度的卖弄文采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卖弄文采的定义与表现 卖弄文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文字表达来刻意展示...
舞文弄墨: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故意玩弄文笔,即玩弄文字技巧来卖弄文采。 附庸风雅:用来贬低那些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这些人明明没有文化,却偏要装作有文化,通过刻意模仿文化行为来伪装自身修养,以此卖弄文采。 雕虫小技:也可指刻意雕琢词章的微小技能,有时可用于形容卖弄文采但实则水平不高的情况。 咬文...
形容卖弄文采的成语 搬口弄唇 成语释义:搬:搬弄;弄:卖弄。指说长道短,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 卖弄风骚 成语释义:卖弄:显耀;风骚:举止轻狂放荡。故意向人家炫耀自己的轻狂放荡。一般指轻浮的女子向男人挑逗。 弄斧班门 成语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抛声炫俏 成语释义:炫:...
1,黄庭坚《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082年,黄庭坚为吉州泰和县任知县,公事之余,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当时黄庭坚已经38岁,郁郁不得志,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
形容一个没文化却还卖弄文采的人,可以说这种人像是“东施效颦”,没有真正的文化底蕴,却硬要装作有文化的样子。他们可能会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但实际上却显得空洞无物,甚至让人感觉有点尴尬。就好比一个人穿上了不合身的名牌服装,虽然外表光鲜,但总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种人通常缺乏对文学...
针对那些希望了解或避免故意卖弄文采的成语的用户,以下是一些相关成语及其解释: ### 故意卖弄文采的成语 1. **雕章镂句**:指刻意雕琢词句,追求华丽的文辞。常含贬义,用于形容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写作风格。 2. **故甚其词**:指故意夸大言辞,以显示自己的文采或强调某种效果。多含贬义,表示言过其实。 3...
形容没文化还卖弄文采的人,通常可用“附庸风雅”“滥竽充数”等词汇描述。这类人常因缺乏真才实学却强行卖弄而显得虚伪或肤浅,具体表现为堆砌辞藻、引用错误、故作高深等行为。以下从典型特征、具体表现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典型特征与核心概念 “附庸风雅”指通过刻意模...
针对需要形容“卖弄文采”的成语,以下是一些符合要求的表达: 1.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也比喻故意玩弄文字技巧来炫耀自己。这里的“舞”和“弄”都含有故意展示、炫耀的意味,与卖弄文采的行为相吻合。 2. **附庸风雅**:本来是指文化层次不高的人硬要装作有文化的样子,后来泛指本来文化水平不...
卖弄文采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8-10 21:33 收起回复 暖男578 文坛新秀 3 拼音】:yín fēng nòng yuè【同义词】:咏日嘲月【解释】: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出自】: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