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佣:承诺给客户返还部分佣金,以吸引客户购买,但这是违反监管规定的行为。 夸大收益:过分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或保障范围,以吸引客户购买。 统一模板化销售:不考虑客户的实际情况,使用统一的销售模板进行推销,可能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宰客户:利用客户对保险产品的不了解,推荐高佣金但不适合客户的产品。 开门红活动...
套路一:把分红险包装成存款,且收益和实际不符 套路二:包装投资连结险,可能损失本金? 套路三:在银行app存钱,想用的时候取不出来 一个方法:规划长期4%、5%的利率 9月存钱一定要小心!因为银行会无所不用其极,忽悠你买保险。很多银行已经给员工下必须出单的死命令了,各种套路都在等着你!怕大家被误导,收益损失几...
近日,多位消费者反映:根据收到的短信提示引导,点击进入一家名为“星火保”平台保险产品推广页面,该页面代理销售的一款名为“600万医疗保障”的保险产品中,首页醒目处标注着“600万元大病小病都能保”“6毛/月”等宣传标语。输入个人信息后,左下方保险费用测算显示,称保险收费仅需0.02元/天,折合0.6元/月。
并保持理性思考,仔细评估保险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要被过度宣传和销售手法所影响。谨慎选择销售渠道,避免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保险产品。在购买保险产品之前,可以咨询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还有一种套路是用所谓的9.9元一对一咨询,结果咨询出来的方案基本都一样,年收入5万的跟年收入50万的客户,方案所涉产品大多也就改改保额和附加险,没啥实质区别。 片面思维误导🤯他们会片面地告诉你某安公司的产品坑,某邦的产品是割韭菜,保险公司很安全,应该优先考虑产品中的性价比。结论就是他们家的产品最好,...
可现在都2024年了,居然还有这种低级的套路。其实 我以前一直都认可银行,他们会比传统的保险代理人专业,靠谱。因为银行的销售是员工制,对比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学历高,员工素质高有一定专业水平,起码懂一些金融。流动性小,工作稳定,不会出现过几天离职或找不到人。银行可同时配置其他金融产品,...
电话里的套路 📞首先,今天接到一个银行打来的电话,推销保险。电话一接通,对方就开始了一通忽悠,全程不说自己卖保险,只说是什么“银行回馈福利”。我心想,这不就是保险吗?最近我正好有买保险的打算,所以也就听听看。 答非所问 🤔接着,对方直接开始介绍他们的卖点,说什么“无免赔额”,每个月只要160多块钱。
—信任。你一个卖保险的,客户对你对品牌都丧失了信任,还有啥好谈的?高质量的旅行可以有,产品推荐更是理所当然,有一说一,不搞歪的斜的才是最优解。相信大部分保险从业者是正直,有操守有底线有追求的。毕竟看似达到了功利性目的,其实得不偿失。当客户感到厌烦不舒服,你已经输得体无完肤。
🤔遇到卖保险的说这些话时,你可得留个心眼儿! 1️⃣ “我们公司这款产品限量xx亿或者限时3天。” 这其实是饥饿营销的套路,产品多半一般般。别因为限量就冲动购买,要看是否适合自己。 2️⃣ “我们这个产品终身6个点复利增值。” 这种宣传听起来很诱人,但要注意,这通常是万能账户的现行收益率,还有保底...
常见的套路也就:1、夸大产品的收益或保障功能;2、对产品的不足或者限制条件避而不谈;3、部分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