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华阳君 战国时秦国封君,芈姓,名戎,亦号新城君,秦昭王母宣太后异母弟。初封华阳,以太后故,与穰侯、高陵君、泾阳君共擅国事,私家之富重于王室,号称“四贵”。昭王八年(前299),将兵伐楚,取新城(今湖北京山东北),范雎入秦后,被逐。 华阳君相关 ...
明华阳君印玉印是明代的玉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本是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主要内容 印白玉质地,兽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华阳君印”四字。印钮兽身肥壮,颈短粗,鬃鬣披散,尾卷贴,细琢如花,意态威猛。印材洁白,如罩冰雪,在白玉中也属罕见,又琢造精良,造化更兼人工,曲尽...
长平之战的背后还有着一个起决定性的重要人物,那就是被赵国封华阳君的韩国人冯亭。 上党郡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昭王按照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出兵两路攻打韩国,直逼韩境,韩王惶恐不安,决定与秦国讲和,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并承诺把上党郡献给秦王,又派韩阳通知上党郡郡守交出上党郡。上党郡是通往东南地区的交通...
战国时期赵国华阳君冯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曾担任赵国的相国,并在长平之战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而冯亭杀容止的原因,可能与政治斗争和个人恩怨有关。冯亭,战国时期赵国的重臣,曾官至相国,封华阳君。他在赵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他的决策对战争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泾阳君和华阳君这一对甥舅,一个搞外交,断绝楚国的后援,一个搞军事,直接攻打楚国。战果是这样的:斩首3万,杀了楚国主将景缺,夺取了楚国襄城。我们先来重温一下秦昭襄王时代权力核心里的人物关系。前边讲过,宣太后生了3个儿子,老大接了秦武王的班,就是秦昭襄王。昭襄王的位置坐稳了,两个亲弟弟也跟着一...
在战国时期,"华阳君"是一个备受尊崇的封号,历史上有两位人物曾获得此殊荣。首先,是赵国的冯亭。冯亭原为韩国上党郡守,面对秦国的攻势,他选择了以上党归附赵国,以保全自己的国家。赵孝成王在平原君赵胜的劝说下,被利益蒙蔽,接受了上党十七城,并封冯亭为华阳君。然而,这一决策导致秦国对赵国的...
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的异父长弟即穰侯魏冉,她的同父弟名芈戎,就是华阳君。宣太后三子,秦昭王、高陵君、泾阳君。诸人中以魏冉最为贤能,他从秦惠王、秦武王时就已经参与朝政。秦武王死后无子,诸弟争夺王位,魏冉拥立秦昭王。秦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咸阳。魏冉平定了庶长子公子壮(称季君)及其...
明白玉兽钮“华阳君印”是明代的印。印白玉质地,兽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华阳君印”四字。印钮兽身肥壮,颈短粗,鬃鬣披散,尾卷贴,细琢如花,意态威猛。印材洁白,如罩冰雪,在白玉中也属罕见,又琢造精良,造化更兼人工,曲尽其美。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华阳...
印文为篆书,白文书写,自右上角起,清晰地刻有“华阳君印”四字。这四个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故事。在战国时期,华阳君这一封号曾被两位人物拥有。一是赵国的冯亭,他曾是韩国上党郡守,在秦国攻打韩国时,他以领土归顺赵国以保全自身,后被赵惠文王封为华阳君。然而,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赵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