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华歆在东汉末年是妥妥的天下名士,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华歆的家乡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为吏,每当休假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后来华歆被举为孝廉,开始入仕做官,辗转大将军何进...
华歆(157~232),字子鱼,三国时期平原郡高唐县(今天山东高唐县)人。东汉末年被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华歆出身于望族,加之他本人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十几岁便享誉一方。他从小办事有始有终。20岁时,华歆出任本郡的一名小吏,他办完公事,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关起门一个人读...
华歆到京师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献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建立后(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任御史大夫。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
三国时期,华歆是魏国一位重要人物。在魏明帝时期,华歆官至太尉。但后世对华歆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小说形象不具备参考价值 《三国演义》中,华歆是一名政治奸细,专门帮着曹操干些见不得光的勾当。但这主要是因为小说的价值观需要,一定要让华歆做一个恶人。所以小说里对华歆的评价并不值得参考。《世说新语》中“...
《世说新语》中华歆因贪财,羡慕权贵,被管宁割席断交;因带兵入宫收系伏后,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描写成为一个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小人。其实历史上的华歆品德高尚,清正廉洁,没那么不堪。《世说新语》——华歆贪财,羡慕权贵 华歆的黑材料首次出现其实是在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里面,我们中学时代都...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人。华歆的恩师陈球很不简单,学识渊博,家族历代有名于世(历世著名),陈秋带出了卢植、郑玄、管宁、华歆等六十多名弟子。卢植一代名将;郑玄遍注儒家经典,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灵帝死后,华歆被大将军何进征调入京,...
“割席断义”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我们中学时代都学习过这个小故事。管宁和华歆二人一起在菜园中锄地,见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把它当作砖头瓦碴一样的东西,照旧锄之,不予理会;华歆却把它拾起来看了看,然后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张席上读书,遇有达官贵人从门外经过,管宁依旧读书,不受影响;华歆却...
一二六、山东历史名人:华歆 文/田怀友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郡高唐县人(今山东省高唐县)。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名士、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大将军...
提到东汉末年的重臣华歆,大多数人对他的认知是一名为了名利不守臣节,不在乎为臣底线的人,他贪慕虚荣,称不上是一位君子。华歆逼迫汉献帝让位于曹丕,助魏篡汉,以此取得相国之位,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奸臣。然而,历史上的华歆,真的与人们印象中一样吗?对于华歆的奸臣形象,主要受了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
三国演义里,华歆被描绘成一个十分狠毒的人,杀伏皇后,献计杀曹植,逼迫汉献帝禅让。种种举措令人公愤!但真实的华歆又是怎样的呢?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人。华歆的恩师陈球很不简单,家族历代有名于世(历世著名),陈球做过三公之一的太尉,后人陈登更是江东小霸王孙策最大的对手。下邳陈家和吴郡孙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