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彦钧:《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阿炳伴随着厄运出生,阴差阳错中跌入深渊,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半生,体验过人间冷暖,感受过世态炎凉,并在无尽的苦难中开出音乐之花,婉转悠扬,荡气回肠。后来,一位英国音乐家在听过《二泉映月》后,惊叹道:“这是中国的贝多芬...
阿炳,原名华彦钧,生于清末年间。在他四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随后他被族中的一位婶娘抚养。后来,阿炳的父亲华清和接手,带他到雷尊殿出家,当小道士。别看道士是出家人,他们要学习的东西一点也不少。特别是道士做法事,需要多种乐器演奏烘托气氛。阿炳在这乐器方面,很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所以,在私塾读了三...
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父学习音乐,其音乐才华和技艺早在 18 岁时就已被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35 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流传于世的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
华彦钧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自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 8岁时,他随父亲华清和(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并开始在私塾读书。 几年后,华彦钧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展现出了卓越的音乐天赋。三、艺术生涯 1912年,华彦钧正式参加道教音乐演奏,因长相俊俏、琴术高超,被无锡人称...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中国内地民间男音乐家、正一派道士[1],人称“瞎子阿炳”[2]。 1907年的一次无锡城隍庙庙会,约好晚上由雷尊殿的乐师们表演,就在要上场时,乐队总指挥、司鼓师、资深老道突然心绞痛发作。不演出就会砸场,紧要关头,老道毅然作出决定,让小彦钧...
试题来源: 解析 正确答案:《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解析:华彦钧,民间音乐家。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二百七十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反馈 收藏
阿炳本名华彦钧,生于1893年,是一位出生于道观的不幸孩子。他父亲华清和是道士,违反戒律私通寡妇,生下了阿炳这个私生子。阿炳一岁时母亲就被逼死了,他这个小祖宗被扔到亲戚家养。8岁时,道士老爹把他接回道观,想培养他当道士接班人。谁知这个阿炳天生反骨,性格刁蛮,经常给老爹惹事。老道士一通好打,三年私塾...
这是吕文成对发展二胡艺术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使他成为与华彦钧、刘天华并驾齐驱的20世纪中国“二胡三杰”之一。 “二胡三杰”的出现,乃是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必然现象。 20世纪是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十分重要的阶段。 持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本...
华彦钧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