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半夏散,出自汉·《伤寒论》。本方汤剂,名“半夏汤”。 【组成】半夏、桂枝、炙甘草。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末,每用3~5克,开水冲服。汤剂,每用9克,水煎服。 【功效】涤痰开结,散寒止痛。 【主治】主治咽痛,伴恶寒,气逆,欲呕,痰涎多,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
No.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桂枝、炙甘草;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 咽痛,用桂枝的机会本来很少,尤其是少阴咽痛。 因少阴病的本质是血循环的不足,血循环不足...
半夏散及汤:《伤寒论》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此方我的常用量是:半夏9g、桂枝9g、炙甘草6g。 我在晋北卫校(忻县卫校的前身)任教期间,有一女学生赵某没有什么原因就得了不能发音的病已四天...
半夏散,半夏散,以半夏为主的中药配方。半夏是天南星科半夏属的一个种,学名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多年生草本植物。性辛,味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再思《伤寒论》“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时一节的讲授方法,大多宗《伤寒论释义》内容解释之错误,所谓“当有恶寒痰多等证”尤失原文含义。 故以半夏散为汤含咽之。服用1剂,痛减几半,继服1剂,痛消而愈。 出自《伤寒论》的半夏散 临床用来治疗慢性咽炎的方是半夏散: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
《伤寒论》: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配伍为:半夏(洗)、有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紫极先生曰:少阴毒聚于咽中不得出而为封喉,咽中欲生疮而痛。
半夏散及汤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斗,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 〖方解〗本方即桂枝甘草汤加半夏而成。半夏辛温,降逆化痰,《神农本草经》认为“主伤寒...
半夏散及汤具有祛风散寒、化痰利咽的功效,主要治疗咽痛、喉痹。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半夏散及汤 主要适用症 具有祛风散寒、化痰利咽的功效 用法用量 煎服 出处 《伤寒论》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折叠方名 半夏散及汤 折叠出处 《伤寒论》 折叠原文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
半夏散及汤: 原文:《伤寒论》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方药: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用法:右三味,等分,各别捣散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伤寒论》第313条辨:“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原文解释】少阴病,咽喉中疼痛,主治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七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