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涎千缗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古今名医方论》卷二。具有祛痰理气之功效。主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组成 半夏(大者)十四枚(6克),猪牙皂角(炙)一挺(6~9克),甘草一钱(3克),白矾二钱(6克)。用法用量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一盏,调末一钱灌之。得吐痰涎即醒。功...
千缗汤 千缗汤 【处方】 齐州半夏7枚(炮制,四片破之)皂角(去皮,炙)3厘米 甘草(炙)3厘米 生姜(如指大)1块 【功能主治】 治痰喘不能卧。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250毫升,煮至125亳升,顿服。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六
千缗汤,中药方:千缗汤的功效与作用,千缗汤配方及主治介绍,中医大辞典。药方名称千缗汤处方齐州半夏7枚(炮制,四片破之)皂角(去皮,炙)3厘米 甘草(炙)3厘米 生姜(如指大)1块功能主治治痰喘不能卧。用法用量
千缗汤_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_纂要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3 1.1. 组成:半夏7枚(炮,4破),皂角(炙),甘草(炙)1寸,南星(炮)1钱。 3 1.2. 功效:痰喘。 3 1.3. 来源:《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纂要》。 3 2. 小抱龙丸 3 2.1. 减:皂角、南星 3 ...
其实滚痰丸或者荡痰汤我觉得在咳嗽篇遇到这些方,以主证来讲有一点偏离主轴了,因为滚痰丸或者荡痰汤都是治疗癫痫或者是发狂的,千缗汤是用来治痰太多的气喘,或者是所谓的痰厥中风。因为痰证,这个人突然扑到,然后眼睛上翻,牙关咬紧,那种状态的中风。中风我现在也不会跟同学细讲,只告诉你们中风可以大概分几...
稀涎千缗汤,稀涎千缗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二十六。 【组成】半夏(大者)14枚 猪牙皂角(炙)1锭 甘草3克 白矾6克 【用法】上四味,为末,用生姜汁少许,冲温水200毫升,调茶末3克灌之。得吐痰涎,即醒。
导痰千缗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脉因证治》卷上。主治喘。组成 半夏,南星,陈皮,茯苓,皂角,枳实。主治 喘。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当代儿科名老中医经验集》:“还有皂角一物,'除痰之力最猛',《金匮要略》有皂荚为丸可证。盖皂角能开壅闭,涤污垢,《金匮钩玄》恒用导痰千缗汤,汤中即有皂角。《...
千缗汤千缗汤是一剂中药方剂,配方主要有齐州半夏、皂角、甘草。药品名称千缗汤是否处方药处方药主要适用症痰喘不能卧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50毫升,煮至125亳升运动员慎用 幼幼集成妇人大全良方【来源...
稀涎千缗汤的主治症状包括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在实际应用中,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剂量。例如,对于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的症状,可以每次服用1钱(约3克)的粉末,用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一盏,调末一钱,灌之,得吐痰涎即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