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战 百科释义 报错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 十四年抗战。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 伪满洲国 ,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 北平 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 中日战争 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趁张学良的东北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后方空虚之际,进攻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迅速沦陷,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1932年1月28日,日本为了转移九·一八事变国际社会...
近日,网络流传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稍后,该消息被证实属实。 此次教育部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都要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也就是说从现在...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篇章中,关于抗日战争的时长,学术界与公众普遍认同“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这一时期既包含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间的局部抗战阶段,也涵盖了1937年之后的全面抗战时期,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因此,正确理解与表述中国抗日战争的完整历史,应当明确其为历时十四年的伟大斗争。局...
第一,“十四年抗战”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我们党对抗战史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在对待抗战历史问题上,我们党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从主要矛盾角度来看,近现代中国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四年抗战”使这一最主要矛盾更加凸显和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 照片记录历史 关东军为制造假现场,把事先抓来的中国百姓装扮成中国军士,枪杀在柳条沟铁路附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下达进攻沈阳城的总攻命令,关东军开始...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则是包含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个概念一直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不同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八年抗战”,就会忽略掉1931年至1937年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
14年抗战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期,也是最光辉的时期。在这期间,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屠杀和摧残,表现出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敢于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无论是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地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军队还是民众,都用自己的行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
八年抗战变十四年,教..今日上午,据新京报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证实,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