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使 [ shí shǐ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shí shǐ ] 佛教以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统称“十使”,又称十大惑或十根本烦恼。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十使含义解释 十使[ shí shǐ ] ⒈ 佛教以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统称“十使”,又称十大惑或十根本烦恼。 什么是十使引证解释 ⒈ 佛教以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统称“十使”,又称十大惑...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使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个真正的十使,无论是管理、销售还是技术,他都能胜任。 2. 她的能力真是令人惊叹,她可以说是一个十使。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十使”这个成语与能力出众的人联系起来,形象...
在南朝梁时期,文人王僧孺在其作品《礼佛唱导发愿文》中写道:“身口为十使所由,意思乃八疵之主。”这表明,通过身口行为,众生容易陷入十使的困扰,而这些烦恼则是导致心灵瑕疵的主要原因。庾肩吾的《曲水联句·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之三中也提到了十使:“愿引三涂众,俱令十使伏。”这...
十使的概览在佛教的三界理论中,分别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其中,十使分别对应着人类的十种心理状态:贪使: 引发对一切物及顺意情境的无尽追求,表现为贪婪之心。 嗔使: 对任何违背个人意愿的情况,会立即产生愤怒,是忿怒之心的表现。 痴使: 对事物缺乏清晰的理解,导致迷惑,产生错误见解和行为。
利钝十使: 见浊(利):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见取见 烦恼浊(钝):贪、嗔、痴、慢、疑、 利者,敏捷迅速之义。 钝者,迟钝之义。 使者,见惑烦恼之代名辞。即官署使隶之义。随逐罪人,追及便为系缚,不令自由。烦恼久随行人。系缚三有(即三界六道),不令出离。因比拟之。
学习《怡山发愿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在佛教中,“缠”和“使”都是烦恼之异名,意为烦恼。每个人都有烦恼,而我们的修行,就是一个让烦恼从有到无的过程。通过解读《怡山发愿文》中的“十缠十使”,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烦恼。
且它本身即是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可以将部分身体从大气层中降落并加速,以绝对领域展开攻击,在整体瞄准第三新东京市后开始加速下坠,但被EVA三机合力形成的A·T·FIELD抵挡,并被接二连三地刺击而摧毁。(在新剧场版中,将其皮肤颜色从橙色改为黑色,使其外形更加讨喜,并对其能力进行加强。)
意思为: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一、贪,贪爱五欲;二、瞋,瞋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根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