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 李璐:闹元宵,这里边的“闹”字是热闹的“闹”。有各种各样的花灯,增添了这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描述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景。2008年6月,元宵节这一寓意团圆美满的节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 元宵节是...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作为春节过后的又一大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气氛的主旋律,就是一个“闹”字。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在汉文帝时,官府就下令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汉代的元宵节为一天,到唐代时就变成三天,到宋代则长达五天,到了明代,更是从初八点灯,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
元宵是一种中国人依照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春节烹制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是不能冷冻的,否则会裂纹,煮的时候馅会流出来,所以元宵只能现吃现做,是无法买到冻元宵的。汤圆可以冻,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也可以买到速冻汤圆。
其实,元宵节的禁忌贯穿整个年节,普遍的禁忌就是:不要说不吉利的话;禁止过度劳作;南方地区的长辈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告诫家中晚辈:不要动刀、扫地和动针线。还有一个禁忌,就是女同志千万不可去迎龙灯。当然,现在这一禁忌已有所改变,女同胞们也可以上街赏龙灯和舞龙灯。除此之外,元宵节还有一些不同的禁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其由来可追溯至汉代,最初是与祭祀天神地祇、祈求丰收和平安有关的活动,尤其是在汉文帝刘恒时期(公元前180年左右),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下令普天同庆,大赦天下,并举行灯火祭祀,这被认为是元宵节的起源。...
一、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节日气氛展现得淋漓尽致。元宵节的这几天,就是主打一个热闹,各种娱乐活动,热闹非凡,所以叫闹元宵。二、赏花灯 元宵节最盛大的一个活动,就是赏花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传说来自汉明帝永平年间,开始只是在宫廷中举行,后来才逐渐流传到民间。三、耍...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这一节日的起源,据传与古代祭祀太一神(主宰宇宙万物的神)有关,后来逐渐演变为庆祝团圆和祈求丰年的日子。而“元宵”这一名称,更是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元宵”名称的初现,与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和...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如期而至。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作为春节的压轴大戏,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幸福的期盼。都说过完元宵才算真正过完年,那么,如何过一个“资格”的元宵节呢?以下这些传统习俗,一个都...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走百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