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夫阴日血引,值阳气流口温针,阳日气引,逢阴血暖牢寒濡。深求诸经十二作数,络脉十 五为周;阴俞六十脏主,阳穴七十腑收。刺阳经者,可卧针而取;夺血络者,先俾指而柔。呼为 迎而吸作补,逆为鬼而从何忧。淹疾延患,着灸之由。躁烦药饵而难极,必取八会;痈肿奇经而蓄邪,纤犹砭。况夫...
1、十五络脉 = 十二络脉各有一个络 +任脉的络+督脉的络+ 脾之大络(大包,散布于胸胁)。 2、任脉的络(鸠尾,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长强,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大包,散布于胸胁)。 3、浮络: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 4、孙络:从络脉中分出的细小分支,细小络脉,遍布全身,难以计数。 四...
原文:“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解释:大肠经从食指末端开始,沿食指边缘向上,经过虎口处的合谷穴,沿前臂外侧前缘上行至肘部外侧,继续...
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浮络是浮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亦称孙脉。 1 十五别络(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与督任二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又称十五络脉。《灵枢·...
十五络脉(The fifteen collaterals),是经络系统重要组成组成部份。经络系统组成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分:经脉和络脉。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
十五络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旭经;脾之大络从在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此外,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基本信息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三大类。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包括别络、浮络、孙络之分。连属部分,对内连属各个脏腑,对外连于筋肉、皮肤,而称为经筋和皮部。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为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具有连缀百骸,...
也就是说,十二经别主要加强表里两经在头面驱干及脏腑之间的联系,十二络脉则主要沟通表里两经在四肢部的联系。如手太阴经别“……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灵枢·经别》);手太阴络脉“…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灵枢·经脉》)。 (2)走向十二经别多数从肘膝以上分出,进入胸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