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商榷》,作者:[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考证学著作。作者王鸣盛(1722—1797年),字凤喈,号礼堂、西庄,晚年改号西 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后辞官不
十七史商榷作者:[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考证学著作。作者王鸣盛(1722—1797年),字凤喈,号礼堂、西庄,晚年改号西 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后辞官不仕,定居苏州;擅长经学、史学、小学、目录学等多种专门学问,...
十七史商榷(全三册)的创作者 ··· 王鸣盛 作者 作者简介 ··· 王鸣盛(1722-1797年),字凤喈,号礼堂、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居士,清代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后辞官不仕,定居苏州。擅长经学、史学、小学、目录学等多种专门学问。撰有《十七史商榷》、《...
汉字 十七史商榷 释义十七史商榷shí qī shǐ shāng què 清王鳴盛撰。一百卷。作者搜集、攷證了大量史料,對汲古閣所刻各史,上起史記,下至五代史,改補脱誤,逐一加以評述。對各史中有關地理、職官和典章制度部分論述更爲詳細,和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同爲乾嘉學派的史學名著。
《十七史商榷》是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清代学术名著丛刊:十七史商榷(套装上中下共3册)》是王鸣盛校理毛晋汲古阁所刻十七史所撰,不仅为其匡谬补阙,而且就其中的典章制度舆地职官皆探赜索隐,有所发明。全书共一百卷:《史记》六卷、《汉书》二十二卷、《后汉书》十卷、《三国志》...
《十七史商榷》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考证学著作。 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成就固然伟大,流弊也积重难返。每当一种史学思潮形成以后,都按其宗旨对前代的书籍加以整理和改造,这固然促进了史学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种种人为的舛误,出现古代史籍被歪曲和篡改的积弊。乾嘉...
《十七史商榷》,是2023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清]王鸣盛。内容简介 《十七史商榷》由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撰写,陈文和等整理、校点,是一部以校勘、考订为主,又兼有历史评论的史学著作。本书主于校勘本文,将十七史全校一周,改讹补脱,计一千余条, 每一条考订都有一个题目,各条字数不等,少则几句话...
历史知识> 十七史商榷 书名。清王鸣盛撰。一百卷。对《史记》以下十三种正史,加上《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实际是十九部正史进行校勘和考订,因宋人习惯称为十七史,故沿用旧称。其中《史记》六卷,《汉书》二十二卷,《后汉书》十卷,《三国志》四卷,《晋书...
此书详细校勘、考订了《宋史》之前的十七部正史(实际涵盖十九部,沿用宋人习惯称呼),并兼有历史评论,全面展现了王鸣盛深厚的史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一、《十七史商榷》的成书背景与作者介绍 成书背景 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史学传统。然而,历史的传承并非总是准确无误的...